简单介绍蒲松龄:
蒲松龄,清朝山东人,著名的文学家,代表作是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聊斋”是蒲松龄的书房名,“志异”是记载奇闻异事的意思。
《狼》这篇课文选自《聊斋志异》,原文共三则,这里选的是第二则。《聊斋志异》内容丰富多彩,故事多采自民间传说、野史轶闻,将花妖狐魅和幽冥世界的事物人格化、社会化,充分表达了作者的爱憎感情和美好理想。
“聊斋”指蒲松龄的书名,“志”指记录(述),“异”指奇异怪异的事。
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清朝山东淄川人,著有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据说,蒲松龄在创作《聊斋志异》时,文思枯竭,难以下笔。他知道自己缺乏写作
素材,便变卖家产,在路口摆下席子,煮绿豆汤、茶水供路人歇息、解渴。他不收分文,只求路人讲一则故事。之后,他把这些路人口述的故事,整理成篇,写成小说。
《聊斋志异》是蒲松龄的代表作,在他40岁左右已基本完成,“聊斋”是他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 “异”指奇异的故事。
全书有短篇小说491篇。多数作品通过谈狐说鬼的手法,对当时社会的腐败、黑暗进行了有力批判,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会矛盾,表达了人民的愿望。《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很高。堪称中国古典短篇小说的高峰。
zhuì
jiǒng
shàn bì
chí
dān
míng
suì
xiá
请给下面的加点字注音。
缀行( ) 屠大窘( )
苫蔽成丘( ) 弛担持刀( )
眈眈相向( ) 目似瞑( )
隧入( ) 狼亦黠矣( )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一、(1-4)屠户与狼斗智斗勇
二、(5)议论:点明故事的主题
课文结构
六、解释下列重点字、一词多义
止有剩骨:
缀行甚远:
并驱如故:
顾野有麦场:
弛担持刀:
犬坐于前:
意暇甚:
一狼洞其中:
前狼假寐:
狼亦黠矣:
通“只”,只有
连接,紧跟
旧,原来( 从前)
本意回头看,在文中指环视
本意放松,在文中指卸下(放下)
像狗一样
神态、神情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意图、打算
打洞
睡觉
狡猾
“止”通“只”
停止
跟从
指狼
指打麦场
指柴草堆
指屠户
介词,把
介词,用
跟从,这里指学习
止有剩骨
一狼得骨止
一狼仍从
择其善者而从之
恐前后受其敌
场主积薪其中
屠乃奔倚其下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投以骨
以刀劈狼首
狼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