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影子银行
摘要:本文就以下问题进行论述:影子银行的概念;中国影子银行的影响;影子银行的风险及其控制;如何监管影子银行。
关键词:影子银行;监管;风险;经济影响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8-0-01
一、影子银行的概念
影子银行,又称为影子金融体系或者影子银行系统,2011年4月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对“影子银行”作了严格的界定,“银行监管体系之外,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和监管套利等问题的信用中介体系。但是就影子银行本身的概念而言,其具有一定的特征,是指执行全部银行功能或者部分银行功能,而不受监管或者少受监管的金融机构。
二、影子银行的产生及发展
影子银行的概念首先是来源与美国,影子银行系统(The Shadow Banking System)的概念由美洋投资管理公司执行董事麦卡利首次提出并被广泛采用,又称为平行银行系统(The Parallel Banking System),它包括投资银行、对冲基金、货币市场基金、债券、保险公司、结构性投资工具(SIV)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影子银行的概念诞生于2007年的美联储年度会议。
影子银行其实并没有统一确定的定义,其在意义上也与平行银行系统、证券化银行系统类似。在美国,影子银行的标准定义虽然在次贷危机以后才正式提出,但是在美国很早就有执行影子银行功能的金融机构的存在,美国的影子银行最早出现在60
—70年代,当时影子银行出现背景是由于欧美国家出现了所谓脱媒型信用危机,也就是存款机构的资金流失、信用收缩、赢利下降、银行倒闭等等,而欧美国家政府为了应对这种脱媒型信用危机,政府不得不大规模放松金融部门的各种管制。同时由于市场上整个存款体系激烈的竞争,各大金融机构的竞争,形成一股金融创新潮,并且随着金融理论、金融工程以及资产证券化的迅速发展,各种新型的金融工具也层出不穷,这进一步有利于美国影子银行的发展和形成。
而在美国由于金融创新潮的兴起,影子银行体系进一步发展和形成,这一趋势能够从美国金融衍生产品的迅速发展并且在市场上的份额远远大于传统金融产品就可以看出2007年底,传统金融产品总值约为70万亿美元,衍生产品名义合约额超过了165万亿美元。并且影子银行体系最终在2007年的次贷危机当中将损失放大,并且导致金融危机扩大。
三、中国的影子银行现状
就概念上而言,我国由于金融体系并没有完全开放,金融市场也并不是很完全,市场上主要的金融就是银行,市场上的所使用的金融工具主要是传统的金融工具,并没有多少金融创新,所以我国并没有与美国类似的影子银行系统。但是由于我国目前主要的金融中介机构是国有银行,其由于实力强大和具有的极有优势的地位,所以主要的信贷对象是大型企业和具有实力或者很有发展前景的大企业,而较小的企业则很难融资,导致了我国以民间高利贷为代表的民间借贷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而其多少伴有一些灰色融资的特征,主要包括信托公司、典当公司、小额信贷公司、地下钱庄、典当公司等;影子银行的另一大构成部分就是各非银行金融机构销售的类信贷产品,如信托公司的信托产品。虽然中国的影子银行体系并不符合影子银行的严格的定义,但是其具有影子银行的本质特点,就是具有部分银行功能,并且不受监管或者少受监管,如民间信贷体系则几乎不受监管,而就目
中国影子银行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