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发展与中毛丹教授给予本文写作以很大的帮助,在此谨表谢意!但文责自负。
麻鸣
“社区发展与中国实践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12年9月12-14日在浙江杭州大华饭店召开。本次会议以“社区发展与中国实践:十年经验与问题”为主题,设置了“社区治理与社会管理”、“社区的性质、功能与目标”、“社区社会组织及小城镇、村庄建设”、“社会福利与社会工作”四个专题,在学术和经验两个层次上,对海内外社区管理和服务的理论、政策和实践,进行了深入和广泛的讨论,旨在通过中外学者之间的理论交流以及学界与实务界之间的直接对话,为社区理论的研究及我国基层管理体制的创新和完善提供有价值的思路。
主题:社区发展与中国实践:十年经验与问题
在全面推进社区建设的十余年中,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积极推进,在社区建设支持体系的形成、社区管理组织体系的建构、社区专业人才的培养、社会组织的培育和发展等各个方面,都进行着基于中录着中国社会的变革和发展,也推动着中国由经济转型向社会转型的深入。
由政府推动的社区建设--中央政府确立社区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和建设任务,地方政府制定和实施社区建设的具体规划--以其强大的自上而下的动员能力,在短时间内将社区管理模式和服务体系覆盖到广大城乡基层社会。在社区管理体制的建构中,多元合作共治已成为共识,但能使社区多元主体在其中发挥各自功能的合作共治机制还未真正建立。在致力于完善社区管理和服务体系的实践探索中,人力资源管理技术、信息技术以及正式的制度化手段得到了较为普遍的运用,但社区的制度建设和规范建设仍主要停留在理想建构的形式层次上,还未真正形成为现实的制度。虽然“民主”、“自治”、“社区管理社会化”是我国社区建设早已明确的目标,但社区建设实践还仅停留在“社区成员代表会议”、“议事协商会议”、“听证会”、“民情恳谈会”等这样一些形式化的制度建构中。在经政府力量推动而建立起来的社区管理模式和服务体系中,社会力量仍然无法发挥主导性作用。如何将社区建设的政府推动转化为社会推动、如何为社区自治的发展提供必要的社会条件、社区合作共治机制如何才能真正建立、多元主体在其中应如何功能定位等问题,还有待于实务界和理论界的进一步探索。
二、专题一:社区的性质、功能与目标
“社区建设如何进一步深入推进”这一现实问题,促使学者们去重新反思一个社区建设的根本性问题--社区的性质、功能与目标是什么?《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将“社区”明确界定为“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并将城市社区的范围确定为“经过社区体制改革后作了规模调整的居民委员会辖区”。但官方文件对社区概念和社区范围的明确界定并没有消除在社区建设实践方向和内容上的争议——社区建设是着重建设能承载人类精神寄托的生活共同体,还是建设能更好地满足区域内居民各种需求的社区管理和服务体系?
陈伟东教授认为,社区建设是一项推进社会现代化的国家战略。他认为,社会现代化是人类对生命价值和生活质量的关注、对社会公平和社会正义的期盼。冯钢教授则认为,社区建设与社会建设蕴含两个不同的道理,社区建设的关键是文化、归属和情感。但不能否认的是:中国十几年的社区建设实践总体而言是按国际社区发展的理念推进的。唐
“社区发展与中国实践国际学术研讨会” 综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