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父辈祖辈资料供参考学习.docx


文档分类:外语学习 | 页数:约1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四川官话亲属称谓语研究
甘红(大连理工大学西华大学学报 )
(四川官话亲属称谓语类型分析)
中国亲属制度的构成依据两个原则:一是直系亲属和旁系亲属的划分,二是辈分的分层。前者是垂直划分,后者是水平划分。通过两者相互结合,每一类亲属就被牢牢的固定在整个亲属系统框架中。[11]四川官话亲属称谓系统中对亲系的划分清晰,辈分的分层明确、长幼的排列有序,可以说四川官话亲属称谓充分体现了汉民族共同语亲属称谓语的总体特征。本文将从构成亲属称谓系统的辈分、类型等方面来详细加以阐述。


“祖父”、“祖母”的主要称谓方式
从祖辈亲属称谓表中我们大致可以看出,祖辈一般采用“公/婆”式称谓,也有少部分地区采用“爷/奶”式称谓的。如川东地区则从来不用“奶奶”,小孩子称呼祖母为“婆婆”。可能原因之一是四川人把女性的乳房称“奶奶”(阴平音),读音有点接近,为避免混清,四川地区多采用“婆婆”式称谓。四川地区“爷”称谓主要表父辈亲属,也用于表祖辈亲属。称曾祖父母可以统称为“祖祖”,外曾祖父母的父母统称为“老家”。曾祖父母的父母称“高祖祖”。高祖父母以上的长辈就没有什么专门的称谓了,因为在以前物质水平相对低下的情况,基本上不会出现五世同堂的情况,所以我们也就没有必要再对高祖以上的亲属再设置专门称谓词,这也是符合词汇形成和发展的一般原则。
表祖父母的称谓词“公”、“婆”,可以都是单音节词。在我国古代基本是以单音节为主的,可以肯定,“公”、“婆”式称谓类型在较早的时候己经形成了。另外我们也可以找到书证,称谓语“公”:①称呼父亲。《广雅?释亲》:“公,父也。”《列子
·黄帝》:“家公执席。”②称呼丈夫的父亲。《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③称呼祖父。《吕氏春秋·异用》:“孔子之弟从远方来者,孔子荷仗问之曰:`子之公不有恙乎? '搏杖而揖之,问曰:`子之父母不有恙乎'。”清翟灏《通俗篇·称谓》云:“此所谓公者。祖也。”[I2]称谓语“婆”,《广韵》:“薄波切,平戈並,歌部。”①称呼母亲。《乐府诗集》:阿婆不嫁女,那得孙儿抱。②称呼丈夫的母亲。《玉篇》:“婆,婆母也”。《儒林外史》三回之曰:“婆媳两个都来坐着吃了饭”。③称呼祖母。唐代权德舆所著《权载之集》:“翁翁婆婆以乳果之奠,致祭九岁孙南法延师之灵。”[I2]在表祖母义的“婆”词根后面可以叠加一个相同词根“婆”组成新的亲属称谓词“婆婆”,“婆婆”这个词在汉民族共同语里表示了以下几种意思:
丈夫的母亲;祖母;对年老女性的尊称。而在四川话里根据不同的方言点,则需分为好几种情况。在自贡方言中,这个词后一个字既可以读为轻声,也可以仍读为阳平声。后字读为轻声时,自贡话里表示“丈夫的母亲”义;后字读为阳平时,表示“对老年妇女的尊称”;而表示“袓母”义,在自贡话中则用“娘娘”(前字阳平,后字阴平)这个词。祖父的兄弟按照排行大小称为“大公”、“二公”、“三公”等,最小的称为“么公”。我们依次可以类推祖母的妯娌,按排行称为“大婆”,“二婆”,“三婆”等,最小的称为“么婆”。
亲属称谓内部整个系统是具有一定的对应性和一致性。如果确定了某类亲属关系,那么由这类亲属关系而构建的一系列亲属称谓都能类推它们的称谓意义。如“一一公(亲属称谓)”、“一一婆(亲属称谓)”类一般是实现结构,那么可以类推其它的“一一公”、“一一婆”结构的称谓意义。我们可以根据排行在前面加“大、二、三……”,最小的一般称为“细、么”。在亲属关系里,与祖父同辈的男性都可以在表亲属关系的称谓词后加“公”,组成亲属称谓词,如家公、姨公、姑公、舅公等。依次可以推出,与祖母同辈的女性则可以在表亲属关系的称谓词后加“婆”组成称谓词,如家婆、姨婆、姑婆、舅婆等。
“外祖父”和“外祖母"的主要称谓方式
称呼祖父母为“家公”、“家婆”。[13]在《蜀语》中对称谓语“外祖父”的记录有“外公”,对“外祖母”的记录有“外婆”,在《西蜀方言》则为“家公”、“外公”等,以及“家婆”、“外婆”等。[14]《蜀语》为明朝李实所著,是一部用来考察四川地区方言词语的专书,对研究古代四川方言的语音、词汇系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西蜀方言》是十九世纪时期,英国传教士钟秀芝编写的一本关于四川成都方言的著作,对研宄那个时期的成都方言以及四川话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我国古代很早就已经有关于称呼“外祖父/外祖母”为“家公/家婆”的书证了。《颜氏家训?风操》:"河北士人皆呼外祖父母为家公家婆。”这种称谓方式至今仍然保留在西南官话和一些南方方言中。
有学者认为在先秦时期,人们以“家”来指代“妻子”。如《周官?媒氏》:“司男女之无夫家者而会之。”[15]在这里,“家”即指妻子的意思。将“

父辈祖辈资料供参考学习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镜花流水
  • 文件大小372 KB
  • 时间2018-10-08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