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五门禅概述.docx


文档分类:IT计算机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五门禅概述

中国佛学院道坚
在达摩东渡之前,佛教在中国已经传布了三百多年,而禅经的翻译、禅学的弘传,已大为流行。其间所传禅法,以五门禅为主。五门禅,是为了断除人们内心的根本无明,消除散乱、贪欲和暴戾,创建和谐与旷达的人生观而设立的五种禅法。它又称为五观、五念、五停心、五度观门、五度门等。五门禅的内容,大致有两种说法:、慈悲观、因缘观、数息观、念佛观为五门禅,是鸠摩罗什译《坐禅三昧经》、昙摩蜜多译《五门禅经要用法》等的说法。,成为五门禅法,是佛陀跋陀罗译《达摩多罗禅经》的说法。
五门禅法的形成,大致与释迦的教法有关。佛陀曾经跟随阿罗逻等外道修学禅法,在他创立佛教禅学的过程中,适当吸收和改造外道的禅法,结合自己的证悟,终成独立的佛教禅学体系。佛陀发现,障碍我们完成人格的因素,是不识佛法的无明(愚痴)、无尽的贪婪(多欲)、恼害自他的嗔恨(嗔)、心浮气噪的散乱,克服这些因素的相应方法,即是五门禅法。如对欲望的对治,需不净观;对治嗔毒,需慈悲观;对治愚痴,需因缘观;对治散乱,需数息观;对治多罪和烦恼多的众生,需念佛观。
关于五门禅法的渊源、流传情况等,此不述及,仅对此五种修行方法,作一简略的介绍。
一、不净观
不净观,又名不净想,是以观想自他身的不洁净,感悟人身空寂,四大无我,从而断除贪欲的禅法。众生生死轮回的根本,主要在淫欲的过患。故《坐禅三昧经》卷上说:“若多淫欲人,不净法门治。”《禅法要解》卷上列举了两种不净观法︰(1)取相观不净,即于尸林观死尸臭烂不净; (2)忆念观不净,虽眼不见死尸,但从师受法忆想分别,观自身中三十六物不净充满。两种不净观法,都能令人体悟到人身的无常、苦、空、无我,从而去除贪欲,住于清净的心境。
对治淫欲的具体观法,应视众生贪著境界而定。《禅法要解》卷上说众生有六种欲及其对治法︰“众生有六种欲︰一者着色,二者着形容,三者着威仪,四者着言声,五者着细滑,六者着人相。着五种欲者令观恶厌不净,着人相者令观白骨人相。又观死尸若坏若不坏,观不坏断二种欲︰威仪、言声。观已坏悉断六种欲(大正15·286b)。”而《》中,谓众生有七种欲爱,其对治方法更有针对性:“多淫欲人有七种爱,或著好色,或著端正,或著仪容,或著音声,或著细滑,或著众生,或都爱著。若著好色,当习青瘀观法,黄赤不净色等,亦复如是;若著端正,当胀身散观法;若著仪容,娄观新死血流、涂骨观法;若著细滑,当习骨观,及乾枯病观法;若爱众生,当习六种观;若都爱著,一切遍观。”
《坐禅三昧经》中将修行不净观分为三阶层,即初习行,已习行,久习行。此三由浅入深,先作破皮想,再观赤骨等,久久修习,则系心眉间等处,观骨的白光遍照,最终进入色界四禅的境界。
若论不净观的修行过程,在鸠摩罗什所译的《禅秘要法经》中,最为
具体详尽,此不赘述。
二、慈悲观
慈悲观,又名慈心观、慈愍观,是以对治嗔恚为主的修行方法。所谓慈能拔苦,悲能予乐,即是在内心中,生出无量的爱心和济渡之心,以消除无始以来的愤恨和嗔怒之心。
《坐禅三昧经》中,具体修行步骤有三:一、慈及亲爱,是初行人的修行方法,即愿所有的六亲眷属,能得到种种的身心快乐;或将我所得到的乐事,都施与他们,令其免去饥寒等苦。二、慈及中人,是已习行的慈悲观法,即观想我所得到的种

五门禅概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花开花落
  • 文件大小17 KB
  • 时间2018-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