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丝绸之路》1.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教学实录
《丝绸之路》
姓名: 吴政娇高吉国
学科: 语文
职务: 教师
职称: 小学一级教师
单位: 黑龙江省宁安市镜泊乡中心小学
手机: ********** **********
地址: 黑龙江省宁安市镜泊乡镜泊村
邮编:157424
时间:二00八年十二月十一日
《丝绸之路》教学实录
执教: 黑龙江省宁安市镜泊乡中心小学吴政娇
指导教师: 黑龙江省宁安市镜泊乡中心小学高吉国
教材分析:
《丝绸之路》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十单元的第二篇主体课文。本文以一个小故事引出了开辟丝绸之路的重大意义,随后通过详细叙述张骞通西域的故事,向读者介绍了丝绸之路开辟的过程。文章以历史上记载过的一个小故事引入,不但能吸引读者,而且能让学生了解中国丝绸在世界上的知名度,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学情分析:
课文中的故事发生的年代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但故事仍然有现实意义,课前教师应引导学生搜集资料,了解课文的背景。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搜集资料的途径太少,根本无法了解课文所在年代的背景。这就为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体验情感方面造成一定的障碍。因此教学前,教师可将查找所获资料与学生交流共享,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奠定基础。
设计理念: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以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体验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同时,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新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理清文章条理,明确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丝绸之路,进一步体会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重大意义,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3、教给学生自学语文的方法,边读边批注。
4、通过读文,体会过渡段的作用,并学习运用这一写法。
5、抓住让学生感动的句段,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在朗读中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准备:
亚欧政区图重点字词卡片写有句子的纸条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
师:在上课之前,老师先给大家讲个故事(师生动地讲述):话说古罗马的恺撒大帝有一次去剧场看戏,当他走进剧场的一刹那,所有的观众都顿时目瞪口呆了。难道是皇上的长相吸引了大家,还是他的气质令人目不转睛。不,都不是,是他身上的那件绚丽夺目的长袍令所有的观众瞠目结舌、赞不绝口。大家连看戏都没心思了,难道这件长袍是用什么特殊衣料制作的?不,是用中国的丝绸做的。在那时,中国的丝绸被誉为最珍贵的衣料,甚至和黄金等价,有软黄金之称。那时,他们把中国叫做“赛里斯”,就是“丝绸之国”的意思。同学们,我们想像一下,在当时,交通是多么的不便,没有公路、铁路,更不用说飞机了,(教师指图讲)再加上罗马距离中国又那么遥远,有7000多公里呢!中间又隔着无边无际的大沙漠,冰雪覆盖的高山,沿途还有强盗和野兽的袭击。那中国的丝绸又是怎样运到欧洲去的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第十单元《路》的第二篇主体课文《丝绸之路》。
[点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用“故事”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习

《丝绸之路》1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乘风破浪
  • 文件大小55 KB
  • 时间2018-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