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学习成果展示
公主岭市怀德一中
何迎春
目录
作品名称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实施计划
我的作品最出色的地方
我的作品需要改进的地方
我展示作品的名称
拒绝犯罪
教学设计表
学科
思想品德
年级
八年级
学校
公主岭市怀德一中
教师
何迎春
章节名称
拒绝犯罪
学时
2课时
学习内容分析
《犯罪与刑罚》是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六课拒绝犯罪。
这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具备什么特征的行为是犯罪,犯罪应受到何种惩罚,从而感受法律的权威,懂得拒绝犯罪的必要性,重要性,掌握青少年避免犯罪的一般技能与要求。
学习者分析
学生有一定的学习经验,掌握一些学习方法,有一定的自学能力。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明晰犯罪行为的特征和犯罪行为应承担的刑罚
2. 情感目标
感受法律的权威,树立拒绝犯罪的态度
3. 价值观
认识犯罪行为给社会带来的伤害和本人要承担的责任,从而培养起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
教学重难点
犯罪的特征
教学思路
结合教材及学生心理发展特点,运用多媒体资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教学内容形象化,具体化
信息技术应用
方式
效果
教师展示学生讨论
激发学生兴趣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第1站犯罪和刑罚)
所用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
导入
案例:
思想驿站:15岁的刘某没钱上网吧,拦截女同学索要30元,女同学向公安机关报案,刘某被判刑。
想想:他给我们留下什么教训?
5
分钟
出示多媒体资料
观看,思考并讨论
二
新课
(一) 犯罪行为是严重的违法行为。
犯罪往往是由不良行为发展来的,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之间存在紧密联系
10分钟
出示违法图片
小结: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和作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属于违法行为,严重的违法行为就是犯罪。
学生讨论
知识链接:我国刑法对犯罪的规定
3分钟
课件出示
学生朗读
(一) 犯罪的特征
情景展现:2001年11月至12月间,某省无业人员李某,张某等4人在北京趁天黑抢劫财物,20天内,致8人受伤,1人死亡,抢的财物1万余元。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判决,判李,张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另外两名案犯判处有期徒刑。讨论:能从案例中归纳出犯罪的基本特征吗?
10分钟
出示资料课件
归纳犯罪特征
学生讨论归纳
活动平台:辨识犯罪
5分钟
课件资料
学生练习回答
教学环节(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第2站呵护青春)
所用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复习导入
犯罪的特征
5分钟
上节课学习犯罪与刑罚,思考犯罪的特征
思考并回答
二
新课
(一)青少年犯罪也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处罚知识链接:刑事责任年龄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造成人身和财产损害的,由父母或监护人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10分钟
多媒体资料显示
学生讨论,举生活中的实力例
(二)怎样远离犯罪
1. 在心中筑起法律的堤坝
树立法律意识,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行使我们的权利,履行我们的义务。
各抒己见:有人认为“14岁前犯罪没事”谈谈你对这种观点的看法。
,做事多考虑可能引起的后果
过分情绪化,自我控制能力弱,容易导致犯罪,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15分钟
1课件展示材料。
2讲述青少年走向违法犯罪道路的案例,以案说法,警醒学生。
3补充:需要明辨是非善恶,提高道德修养;确立有意义的人生目标。
学生讨论,辨析身边的案例,从中得到启发
三
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5分钟
教师补充
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要处处遵守国家法律,从小养成好的习惯,自觉远离一切违法犯罪行为,青少年犯罪也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学生总结,
四
巩固
1活动平台:青少年犯罪的原因
2扩展阅读:马某的泣血告白
8
分
钟
教师指导
学生完成
五
作业
社会调查:到当地派出所作一次调查,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情况,撰写调查报告,在班上交流。
2
分
钟
布置作业
教
学
反
思
这节课主要是帮助学生明辨善恶是非,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课文涉及我
国基本法之一——刑法,内容比较枯燥,直白的解说案例,学生兴趣不高,把案例通过多媒体形式表现出来。既形象又直观,再配以图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课本把知识轻松理解学会。
本课不足之处是课件设计的还不够精细,某些细节掌握的不是很精确,需要进一步改进,充实,做到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更好的完成学科教学任务,做到教学相长。
我学习成果展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