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保骗保的博弈分析-经济低保骗保的博弈分析 文/王爱华【摘要】低保制度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最后一道防线,它对保障贫困群体的基本生活需要、维护社会稳定、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都具有重大意义。然而,在实践中,低保骗保乱象却频频发生,导致社会福利资源被恶意侵占,社会价值不免有滑坡之虞。本文利用博弈论方法分析政府工作人员和低保申请人在骗保方面的博弈问题。研究发现,遏制骗保乱象的对策效应具有长期和短期之分,且不同的对策效应之间存在替换关系,在对策选择过程中必须予以充分考虑。关键词 低保;骗保;博弈论【基金项目】沈阳工程学院科技基金项目“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收入再分配效应研究”(RWTD-1401)、辽宁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辽宁发展异地养老模式可行性研究”(L12CRK005)。【作者简介】王爱华,沈阳工程学院法律系副教授,辽宁大学人口研究所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保障。一、问题的提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城市贫困问题日益严重的背景下,1997年和1999年国务院先后下发两份关于低保制度的文件。这两份文件规范了城市低保制度的建立和实施,为保障城市贫困群体生存需要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然而,使政策的制定者始料未及的是,大量与低保有关的负面新闻充斥于各种媒体,坊间议论之声也不绝于耳,如部分社会成员通过各种不道德的手段骗取低保资格。导致这种混乱局面的原因是复杂的,既可能来自低保待遇申请人,也可能来自政府相关部门,但其根源却在于这项社会福利制度本身的性质,即低保制度本身具有的“选择性”特征。诚然,这种“选择性”特征确保福利资源能够集中、有效利用,从而提高社会政策行动的效率,但同时,这一优势发挥作用必然要求受益者选择机制的密切配合。在受益对象的选择方面出现的失误一方面会导致福利资源的无效利用,另一方面又会引发社会舆论的批判,甚至社会道德的滑坡,恶化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因此,对骗保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是非常必要的。博弈论作为微观经济学的重要发展,其分析方法已经得到广泛运用。截至目前,已有科研人员将博弈论分析方法运用到低保的研究领域,在借鉴其研究思路与方法的基础上,本文尝试利用该方法分析和探讨政府工作人员和低保申请人在骗保方面的博弈问题,分析的目的则是为遏制、消除骗保乱象提供政策思路,以确保低保制度真正发挥其“最后的安全网”作用。二、博弈分析的基本模型(一)博弈分析的假设与策略的设定在对骗保问题进行博弈分析的过程中做出如下基本假设:首先,博弈方为政府工作人员和低保申请人(基于本文的分析目的,可以假设申请人为骗保人),二者各自独立决策,策略和利益具有相互依存关系,并且都追求自身效用的最大化。其次,政府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是否采取有力的审核措施来影响低保骗保人的骗保动机,因此,“查”与“不查”构成政府工作人员的策略空间,而低保骗保人策略空间则是“骗”与“不骗”。最后,为分析简便起见,策略“查”意味着骗保人的骗保行为受到政府工作人员的严密审核并且被查处,而“不查”则意味着骗保人的骗保行为没有受到政府工作人员的严密审核并且未被查处。(二)博弈分析过程现实中,低保申请人要通过以下程序申请低保资格,即申请、调查、公示。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工作人员对申请人的入户调查是确定其是否有资格获得低保待遇的重要一环。骗保人是否实施骗保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工作人员的选择——是否开展严密的审核。根据上述低保资
低保骗保的博弈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