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与楹联
中国的茶文化,可谓渊远流长。古往今来,很多骚人墨客与茶结缘,留下不少妙趣横生的茶诗、茶联,遍及神州名山大川、茶楼、茶馆、茶社和茶亭。当我们游览这些地方时,边品茗边欣赏茶联,顿觉静中有动,茶中有文,眼界大开。现在社会上流传的茶联,很多已经找不出作者来了。目前有记载的,而且数量又比较多的,乃出自清代;而留有姓名的,尤以郑板桥为最。
郑板桥能诗、会画,又懂茶趣、喜品茗,他在一生中曾写过许多茶联。在镇江焦山别峰庵求学时,就曾写过茶联:
汲来江水烹新茗,
买尽青山当画纸。
将名茶好水,青山美景融入茶联。
在家乡,郑板桥用方言俚语写过茶联,使乡亲们读来感到格外亲切。其中有一茶联写道:
扫来竹叶烹茶叶,
劈碎松根煮菜根。
这种粗茶、菜根的清淡生活,是普通百姓日常生活的写照,使人看了,既感到贴切,又富含情趣。郑板桥生与墨有缘,但又与茶有交,为此,将茶与墨融进茶联:
墨兰数枝宣德纸,
苦茗一杯成化窑。
联中将“文房四宝”与茶和茶具联在一起,活脱脱地再现了作者爱墨喜茶的心情。
郑板桥还写过一首宣传越州(今浙江绍兴)日铸茶的茶联:
雷文古泉八九个,
日铸新茶三两瓯。
其它茶联欣赏
疑成云雾顶,
茗出晨露香。
诗写梅花月,
茶煎谷雨春。
尘虑一时净,
清风两腋生。
香飘屋内外,
味醇一杯中。
蒙顶山上茶,
扬子江心水。
摆开八仙桌,
招徕十六方。
客至心常热,
人走茶不凉。
菜在街头摊卖,
茶在壶中吐香。
茗外风清赏月影,
壶边夜静听松涛。
四海咸来不速客,
一堂相聚知音人。
只缘清香成清趣,
全因浓酽有浓情。
为爱清香请入座,
欣同知己细谈心。
兰芽雀舌今之贵,
凤饼龙团古所珍。
欲把西湖比西子,
从来佳茗似佳人。
美酒千杯难成知己,
清茶一盏也能醉人。
扁乎?不扁,不扁亦扁!
圆耶?是圆,是圆非圆!
秀萃明湖游目客来过溪处,
腴含古井怡情正及采茶时。
龙井云雾毛尖瓜片碧螺春,
银针毛峰猴魁甘露紫笋茶。
兀兀醉翁情,欲借斗杓共酌杯,
田田诗客句,闲倾荷露试烹茶。
茶馆与茶联
在我国,各地的茶馆、茶楼、茶室、茶叶店、茶座的门庭或石柱上,茶道、茶艺、茶礼表演的厅堂墙壁上,甚至在茶人的起居室内,常可见到悬挂有以茶事为内容的茶联。茶联常给人古朴高雅之美,也常给人以正气睿智之感,还可以给人带来联想,增加品茗情趣。茶联可使茶增香,茶也可使茶联生辉。
杭州的“茶人之家”在正门门柱上,悬有一副茶联:
一杯春露暂留客,
两腋清风几欲仙。
联中既道明了以茶留客,又说出了用茶清心和漂漂欲仙之感。进得前厅入院,在会客室的门前木柱上,又挂有一联:
得与天下同其乐,
茶与楹联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