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一中
课题
季氏将伐颛臾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2课时
教具
多媒体
教学目标
知识点
积累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积累文言句式和多义词。
能力点
培养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解决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教育点
了解孔子的政治主张和人生态度,理解孔子提倡的“仁”。
重难点
掌握本文出现的特殊的文言现象,分析本文破中有立,破立结合的特点。
导入新课
1988年7月1日,为了解决纷繁复杂的社会问题,75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集会,经过四天的讨论,最后发表了著名的《巴黎宣言》。宣言里说:“如果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二千五百年前,去汲取中国的孔子的智慧。”
师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孔子的“智慧”是什么吗?
学生甲:仁爱
学生乙:爱人
学生丙: 孔子的智慧可以概括为“仁、义、礼、智”
师:对,孔子的智慧就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孔子思想的核心就是“仁”,仁者,爱人。
师问:在我们积累的名句中,有哪些能表现孔子的“仁爱”思想?
学生甲: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学生乙: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
学生丙: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学生丁: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学生戊: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学生己:四海之内皆兄弟。
师:由此看来,孔子的仁爱精神,礼义思想是世界性的,他关爱人类社会的每一个成员,所以孔子的仁爱精神是使人类能够和平、和谐地生存与发展下去的智慧。
二、复习关于孔子和《论语》的知识
1、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他是我国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他一生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他主张仁义,主张以德服人,反对残暴统治,反对武力征伐,同情人民疾苦,具有一定的开明态度。
孔子学说成为二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被尊为圣人。并在晚年整理“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在我国历史上,他是致力于教育事业的第一人,他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首开私人办学讲学之风,相传有学生三千,贤弟子七十二。
2、《论语》
论,纂辑的意思,应读lún;语,言谈,经典语言。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其后学汇编整理而成的语录体文集,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是有关儒家思想的经典著作。内容涉及政治、哲学、教育、文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论语》全书20篇,每篇包含若干章节,一章记独立的一段话或独立的一件事。
《论语》和《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
半部《论语》治天下: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七:“赵普再相,人言普山东人,所读止《论语》……太宗尝以此论问普。普略不隐,对曰:‘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
三、检查朗读
颛( )臾( ) 冉( )有社稷( ) 焉用彼相( )
虎兕( )出于柙, 龟玉毁于椟( )固而近于费( ) 萧( )墙
无乃/尔是过/与
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四、学生自主翻译课文,注意通假字、多义词、活用词、古今异义词、特殊句,并对不理解的词句做好标
4.1《季氏将伐颛臾》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