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苏(中俄)关系
------- 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这是不容争辩的事实。 19 世纪英国政
迪
治家和作家本杰明 ・ 斯雷利说过: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
益。这是不变的真理。
国际风云变幻,就中国与苏联(俄罗斯)这两个相邻的大国之间
的关系来说,是曲折的,跌宕起伏的,两国之间有过亲密无间的合作
及盟友关系,也有互相翻脸,互相诋毁,甚至出现险些引发大战的敌
对关系。
如今一般认为俄罗斯的历史追溯至莫斯科大公国的建立为始, 本
来地处东欧的俄罗斯民族与中国毫无接触, 但随着其向东部西伯利亚
地区的扩张, 于十七世纪与中国接壤。 曾经犯下了许多侵略中国的罪
行,而辛亥革命后,还帮助外蒙古从中国分裂出来。而不久后,由于
国内外的矛盾, 终于陷入革命的动荡之中, 先后爆发了二月革命和十
月革命,
十月革命后, 经过苏联共产党的奋斗, 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
Р
家——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ССС),简称苏联,于 1922 年
12 月 30 日成立,开辟了世界历史的一个新纪元。而中国先进人士从
十月革命中看到了中国革命的光明前途, 由此中苏两个共产党走到一
起。但是当时的局势使各个党派及政权的关系却很复杂, 包括苏共与
中共的关系,苏共与国民党的关系,莫斯科与广州的关系,莫斯科与
延安的关系,莫斯科与南京的关系等等。
尽管新中国成立以前, 中苏仍然存在许多分歧, 例如外蒙古问题,
但是历史上从没有一个国家向苏联这样如此大力支持过中国的革命
事业,包括在国民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乃至解放战争。而这都是
出于两国之间共同的国家利益的需要, 十月革命以后的 1917-1949 年
这一时期中, 苏联共产党帮助了中国的革命, 抑或说中国革命的成功
离不开苏联。当年苏共中央操控下的共产国际从世界革命的角度出
发,希望中国革命能够取得成功, 并的确对中国革命进行了真诚的支
持,这一点应该肯定。同时新的苏俄需要的是盟友,是周边地区相对
安全的发展环境;而中国, 辛亥革命结束后,虽然推翻了清政府的统
治,但是革命却并未成功统一尚需时日。而在二战时期,
两国以及世界各国都要面对一个敌人, 邪恶轴心法西斯国家, 苏联要
避免处于对日对德的两线作战的被动局面, 而中国要尽快取得抗日战
争的胜利。二战后,雅尔塔体系逐渐形成,随着铁幕演说等一系列事
件,战时的美苏同盟不复存在,两极格局逐渐形成,苏联急切需要寻
求对抗美国的社会主义盟友, 而中国共产党需要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中
国的统一,使中国尽快独立。
在苏联的帮助下, 1949 年 10 月 1 日,新中国在鸦片战争百年后
终于取得独立, 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而苏联立即与新成立的中
华人民共和国建交,成为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国家。由此开始,中苏
关系开始了新的篇章, 关系也变得趋于简单, 就是共产党的中国与共
产党的苏联之间的关系。但是虽然简单,也发生了很多问题:原本经
过双方的努力,好不容易走到了一起,结成了联盟,但也就是十几年
的时间,却又反目成仇,甚至发生了战争。
1949 年到 1959 年,中苏关系概括来说就是同志加兄弟,这一时
期中苏关系相对较好,中国确定了“一边倒”
论文中俄关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