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失控,环境逆袭
游识猷发表于 2012-03-27
保持人类五亿以下,和大自然永恒共存,明智地指导生育,增进健康与变化。……不要做地球上的毒瘤——给大自然留点余地——给大自然留点余地。
——乔治亚石阵上的铭文
三十年前,在美国乔治亚州竖起了一个四块巨石组成的石阵。在巨石的每一面上,有着用各异的语言铭刻下的相同的期许。而这些翻译得有些生硬的中文,亦是铭文的八种语言之一。从语言的选择上看,石阵建造者显然希望这些信息可以传播到中国这个人口大国。
控制人口,保护环境,与自然共存……这些似乎已经是老生常谈,然而这些话题被一再提及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它们始终未能被解决。三十年过去,世界的人口已经突破70亿,是石阵建造者理想值的14倍。曾有科学家估算过地球最多能勉力负担的人口限额,数字大致在百亿上下,而根据目前世界人口的增速,我们距离临界点,只有不过几十年时间。
我们真是地球的“癌症”吗?人口继续膨胀,环境渐趋恶化。而当最新研究一次次显示出受伤的地球对人类的“逆袭”时,我们还能坚持无动于衷多久?
人口:失控中,未完成
全球大约60%的人口营养不良,而且这个数目还在增长。……在一百年内,当化石燃料耗竭殆尽时,倘若依赖于可再生能源,同时削减每人平均消耗的自然资源数量,那么世界堪堪可养得起大约20亿人口。
——David Pimentel
认为“人太多了”的不单单是乔治亚石阵的建造者,学术界内同样有不少这样的声音。1971年,加州伯克莱大学的能源分析学家曾提出这样一个公式:I=PAT,意思是环境影响(I)等于人口(P)乘上人均财富(A)再乘以所用技术(T)。人口数越多,对环境的影响也就越大。
而人口在短期内就完成了一场“大爆炸”。
大概两百年前,全世界的人口堪堪冲破了十亿大关。此后开始一发不可收拾。一百年前,大概是二十亿。而如今,联合国估计的数目是七十亿。
康奈尔大学的研究者David Pimente就认为美国的人口需要消减三分之一到两亿;而世界人口应该削减三分之二强,减少到二十亿,假如全世界的每对夫妻都只生育一个孩子的话,这个目标花个上百年就能达到——而地球能负担得起这二十亿张嗷嗷待哺的嘴还有个不可违背的前提,那就是是每个人都努力按照可持续的方式来消耗自然资源。
从上一个百年到这个新世纪,人口急速增长这一议题始终是关注与热议的焦点。我们唯一的地球面积有限,扣除那些不适合人居的地域,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剩下的国土已然捉襟见肘。越是密集拥挤的地方,污染治理的压力也越大。而治理污染越是困难,人口反而越发失控。当人口承载量日趋饱和,对环境本来是正常的索取,也渐渐变成了不计后果的掠夺。
如今,在墨西哥城、印度加尔各答那些拥挤不堪的贫民窟内,生活污水四处横流,垃圾废物堆积成山。在繁华的香港,小猪麦兜也会在灰色拥堵的水泥森林里向往“椰林树影,水清沙幼,蓝天白云,位于印度洋上的世外桃源……”。不过麦兜可能没有想过,现在摩肩接毂的香港在还是个人丁稀少的小渔村时,也曾一派芳树摇曳、碧海蓝天。
人口剧增时,首先亟需解决的就是吃穿住行问题。说来讽刺的是,磷肥的施用促进了农业革命,也支撑起了人口的爆发式增长,然而结果却是从此开启了一个怪圈——人口越多,造成的污染就越严重;对资源涸泽而渔,勉强支持新一轮的人口增长;然后又进一步加剧污染物的制造与排放……
人口失控,环境逆袭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