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莺莺传》中崔莺莺的形象
文学学院 07 级( 1)班 何晓青
在唐代的小说中,元稹的《莺莺传》是负有盛名的一篇,对后世文学影响
很大。《莺莺传》写的是张生和莺莺恋爱、幽会,最后又把她遗弃的故事。 作者元
稹倾心塑造出来的女主角崔莺莺,是一个栩栩如生,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 ,她是
个大家闺秀,娴静含蓄,多才多艺,却受封建礼教的严重束缚,另一方面她又大
胆地追求爱情,勇于 打破情场中女方被动的格局, 是一个极复杂的矛盾体。正因
如此, 《莺莺传》中的崔莺莺才更显得完美动人且又真实感人。
一、 聪明含蓄而又勇敢的崔莺莺
崔莺莺是一个典型的大家闺秀,她弹琴撰文无不擅长,她写的小诗别有情义,
可见她聪明好学。 在张生半夜翻墙来幽会时, 莺莺端服严容, 大数张曰:“兄之恩,
活我之家,厚矣。是以慈母以弱子幼女见托。奈何因不令之婢,致淫逸之词,始
以护人之乱为义,而终掠乱以求之,是以乱易乱,其去几何?诚欲寝其词,则保
人之奸,不义;明之于母,则背人之惠,不祥;将寄与婢仆,又惧不得发其真诚。
是用托短章,愿自陈启,犹惧兄之见难,是用鄙靡之词,以求其必至。非礼之动,
能不愧心,特愿以礼自持,无及于乱。 ”说辞严密有理,而且也掩饰了自己对张生
的动心,很好的“解释”了《明月三五夜》的传诗之举,也保持了自己大家闺秀
的庄重贞洁,维护了崔氏家族的面子。莺莺的确聪明机敏,心思缜密。
在初次与张生相见时,莺莺迟迟才出场露面,席间眼光斜着注视别处,显出
很不情愿的样子。张生问她年龄,反是莺莺的母亲郑氏代她回答说:“现在的皇
上甲子那年的七月生,到贞元庚辰年,今年十七岁了。”张生慢慢地用话开导引
逗莺莺,但她根本不回答。面对初次见面的异性男子,莺莺害羞内敛,并未大胆
应酬。还有,“大略崔之出人者,艺必穷极,而貌若不知;言则敏辩,而寡于酬对。
待张之意甚厚,然未尝以词继之。时愁艳幽邃,恒若不识;喜愠之容,亦罕形见” 。
莺莺才貌双全,才思敏捷,情感丰富,但她从不表露于众,是一个极含蓄极娴静
的闺中女子。
即使莺莺聪明含蓄,言行举止都符合礼教道德规范,但她内心却是有自己的
思想冲动的。莺莺没抵制住蠢蠢欲动的春心,也不再顾忌传统的礼教道德的约束,
大胆地主动地与张生约会结合,并在婢女红娘的帮助下与张生同居。在与张生的
通信中也毫不掩饰自己的真心诚意,大胆表露思念之情。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
莺莺从内心到外在举动都是很勇敢的。
二、 对美满幸福的爱情生活执着追求的莺莺
1
崔莺莺虽然备受封建社会和封建礼教的束缚,但是人性中最基本、最宝贵的
对美满幸福爱情生活的追求,并没有彻底泯灭。只要有一滴这样的火种,就会燃
烧起崔莺莺炽热的爱情之火。崔莺莺从没有放弃过对美满幸福的爱情生活的执著
追求。
正是普救寺相遇这“火种” ,点燃了崔莺莺的爱情火焰。当张生托红娘传书表
白后,莺莺的回信是《明月三五夜》 ,其词曰:“待月西厢下,近风户半开。拂墙
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莺莺本已对张生动心,诗词中就是应允相邀之意,读来充
满了春心蠢动的滋味。适值芳龄的莺莺抵挡不住对“性温茂,美风容,内秉坚孤,
非礼不可入”的张生的发自内心的好感,这对异性的渴慕本是人的天性,莺莺自
然也不例外。当首次约会不欢而散之后,莺莺一直煎熬在情欲
浅析《莺莺传》中崔莺莺的形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