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趣联-动物联参考资料.doc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1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动物联
妙趣横生的动物联
在楹联大世界里,有诸多和动物相关的对联,细细品味,无一不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明朝代宗皇帝听说两个六龄童会对对子,便把他们叫来,一个叫李东阳,一个叫程敏政。代宗赏每人两只螃蟹,并出一个上联:
      螃蟹浑身甲冑;
      程敏政马上对出:
      凤凰遍体纹章。
      李东阳也对了一个下联:
      蜘蛛满腹经纶。
      对仗工整,别出心裁。
      相传有一年夏天,明代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祝枝山与友人漫步塘边时,见河池绿叶如盖,鱼儿都纷纷游到荷叶下乘凉,祝枝山有感而发吟出上联:
      池中荷叶鱼儿伞;
      友人略加思索,对曰:
      梁上蛛丝燕子帘。
      正在这时,恰好有一个老乞丐路过,听见二人联对,也上前应上一联:
      被里棉花虱子窠。
      祝枝山和友人对老者的对句甚为称道,当即解囊相赠。
      古时一书生和一童子在院中作对,书生撰一联:
      白鸭和鹅,羽毛一般声个别;
      童子对:
      乌龟共鳖,形状相似壳不同。
      颇有趣味。
      鹊噪鸦啼,并立枝头谈祸福;
      燕来雁往,相逢路上话春秋。
      这是一副把动物拟人化的对联,构思新颖,语调活泼。
      清代著名作家李调元曾帮一解元对了一联,这副对联是:
      鳝长鳅短鲢有耳,滑溜溜一串;
      龟扁鳖圆蟹无头,硬壳壳三个。
      这副对联的上下联中共列出六个动物,且全是水产类。上下联抓住各个动物的个性和共性特征,用词精当,幽默风趣。
      据说林则徐小时侯有一次放学回家,见一群乡人指指点点,以池塘游戏的鸭子作对,有人出了上联:
      母鸭无鞋空洗脚;
      林则徐见一公鸡走过,灵机一动脱口而出:
      公鸡有髻不梳头。
      众人拍手称好。
      清朝末年,两江总督张之洞巡视到松江,松江知府设鲈鱼、螃蟹款待,并出了一个上联:
      鲈鱼四鳃,独占松江一府;
      张之洞听了,不假思索,马上以桌上菜肴对出了下联:
      螃蟹八足,横行九州诸岛。
      据传张之洞幼年时还曾作过这样一副传神的对联:
      驼背桃树倒开花,蜜蜂仰采;
      瘦脚莲蓬歪结子,白鹭斜视。
      此联妙在“仰”、“斜”两字,把蜜蜂和白鹭的形态和动作描写得栩栩如生,情趣盎然。
      明朝时,有一天,何以尚到唐之夔家闲聊后,一起到福锦街看热闹。来到一处狗肉档,看见店主正在烧剥一条黑狗,何以尚联兴勃发,出了上联:
      火烧黑狗,齿露舌伸披白褂;
      向唐之夔求对。唐一时被难住,当他转眼看见一处炸虾饽的摊档时,顿生灵感,对曰:
      油炸青虾,腰弯眼闭换红袍。
      上下两联对仗工整,平仄和谐,用语巧妙,独具匠心,因而流传久远。
      旧时,一私塾先生课余闲走,脱口而念出上联道:
      鞭打黄牛背;
      正巧被迎面而来的讨饭小孩子听见,接口对了下联:
      棍戳黑狗牙。
      鲁迅少年时在私塾读书,一天上“对课”,先生给学生们出的上联是:
      独角兽;
      要求大家当堂对出下联。于是,学生们七嘴八舌对了起来,有的对“双头蛇”;有的对“三脚猫”;还有的对“九头鸟”。可少年鲁迅却迟迟枯坐,苦思冥想。几乎是快下课时分,才舒展开眉头,朗声对出下联:
      比目鱼。
      先生大喜,连声叫好之余,评点曰:“上联典出《山海经》,下联应以《尔雅》。上联‘独角兽’的‘独’不是数,但含有单的意思,下联‘比目鱼’的‘比’字也不是数,却有双的意味,可见是用了心思对出来的。”
      另外一副水果与动物相对的对联也很有意思:
      柑蕉桔李箩柚;
      雁鹫貂狸狮拂。
      此联上一联全部用水果名,下一联全部用动物名,对得也比较工整。
虎年说虎联
兔年说兔联,牛年说牛联。1998年是戊寅虎年,咱们就来个虎年品虎联。
      栽竹栽松,竹隐凤凰松隐鹤;
      培山培水,山藏虎豹水藏龙。
      这副对联题于四川青城山。为增强艺术效果,使用了重言,即上联连用“栽、栽”,“隐、隐”。下联为“培、培”,“藏、藏”虽是赞美青城山的景色,因藏有:“虎豹”,故算得上是一副与虎有关的虎联。
      明代福建莆田的戴大宾,自幼好学,知多识广,善于对句,被当地人誉为神童。他八岁那年,有一次到书院游玩,先生听说他善于作对

趣联-动物联参考资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在水一方
  • 文件大小78 KB
  • 时间2018-10-13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