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经济学名词解释大全
1. 劳动:
根据劳动经济学对“劳动”概念的实际运用情况来分析,在有些情况下,劳动是就劳动的主体而言的,即它指的是劳动力。在另外一些情况下,他可能指的是劳动过程或一种有目的的工作或活动。
2. 劳动力:
是人的劳动能力,即人在劳动过程中所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在现代劳动经济学体系中,劳动力又特指在一定年龄范围内,具有劳动能力和劳动要求。愿意参加付酬性的市场性劳动的全部人口。没有就业意愿或就业要求的人口不属于劳动力范畴。
3. 劳动力市场:
并非我们常规理解的产品买卖的场所,而是一种劳动力“租借”使用的市场。
4. 人口经济学:
人口经济学研究的是人口的生产与再生产的经济问题。人口经济学是研究社会发展过程中人口与经济相互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人口运动和经济运动的对立统一运动,构成了人口经济运动及相应的人口经济关系,人口经济学的任务就是揭示人口经济关系运动的规律性。人口经济学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主要是考察人口变动对经济增长或经济发展的影响,一般来说,人口经济学属于应用经济学的范畴。
5. 劳动经济学:
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市场经济活动过程中的劳动力需求和供给的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和研究。
6. 人力资源管理:
是依据组织和个人发展的需要,对组织中的人力这一特殊的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合理利用与科学管理的机制、制度、流程、技术和方法的总和。
8. 劳动的边际成本:
使用一单位量劳动力所耗费的成本。即工资。
9. 劳动的边际收益:
增加一单位劳动量所增加的收益。即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
10. 短期:
在短期内可变的生产要素只有劳动力,技术和资本都是不变生产要素。
11. 长期:
在长期内,劳动力和技术是可变生产要素,只有资本是不变生产要素。
12. 竞争性劳动力市场:
产品和要素市场上供求的双方人数都很多,产品要素之间没有区别, 产品和要素的供求双方都具有完全的信息并且可以充分自由的流动。
13. 买方垄断企业:
是指企业劳动力市场是垄断者,而在产品市场上是完全竞争者。
14. 替代效应:
劳动使用量从 LA 降低到 LB,资本使用量从 KA 上升到 KB,即企业用资本代替了劳动。
15. 规模效应:
由于工资率的提高,企业使用劳动的边际成本将上升,从而导致企业生产更少的数量,产量的下降将会导致使用劳动数量的下降,图中变现为从 B 点到 C 点的移动,劳动数量随之下降。
16. 互补性生产要素:
当生产要素 A 的价格下降,数量增加时,对生产要素 B 的需求上升, 则称生产要素 A 与生产
要素 B 是互补。
17. 替代性生产要素:
当生产要素 A 的价格下降,数量增加时,生产要素 B 的数量下降, 则生产要素 A 是生产要素 B 的替代性生产要素。
18. 劳动需求的工资弹性:
a 劳动需求的工资弹性是指当工资率变化一个百分率所引起的劳动需求变化的百分率的比值。
b 公式: ed =-(△L/L)/ (△W/W)=-(△L/ △W)/(W/L )
1. ed 为劳动需求的工资弹性,△L 和△W 分别是劳动需求数量 L 和工资率 W 的变动量。
19. 失业的统计概念:
在调查周内没有工作,但在此前4周内曾
劳动经济学名词解释大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