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研学旅行之我见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国务院颁布的《国民旅游休闲纲要》也提出,要“逐步推行中小学生研学旅行”,“鼓励学校组织学生进行寓教于游的课外实践活动,健全学校旅游责任保险制度”等。许多地方都在尝试将研学旅行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来抓。
研学旅行是融社会调查、参观访问、亲身体验、资料搜集、集体活动、同伴互助、文字总结等为一体的综合性社会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在旅行的过程中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体验不同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加深与自然和文化的亲近感,增加对集体生活方式和社会公共道德的体验,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顺应了“立德树人、实践育人”的教育发展理念。但是迫于安全方面的考量,许多地方要么将其一棍子打死,要么将其关入牢笼,远观之而不亵玩焉,致使研学旅行活动的推广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障碍。
笔者在尝试实践的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广泛参与,发挥其自主性和创造力,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教育“同盟军”作用,坚持学生自愿参加、安全第一的原则,有效地组织活动、实施教育,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广泛好评,现将具体做法总结如下。
一、制定实施方案,确定研学旅行的目标。
明确开展研学旅行活动的目的、时间、地点、方式及安全要求等,做好安全应急预案,并与学生、家长层层签订研学旅行活动协议书,确保活动安全、有序、文明、高效。
尤其要说明的是选择研学旅行活动的目的地非常重要,必须要凸显地理的学科特点,又能达到研学旅行的目的,可以是著名景区,也可以是近郊企业、农贸市场。例如我们首次举办将研学旅行的目的地选在了安丘青云山民俗游乐园,这是由于该园凸出了民俗文化特色,依托青云山自然地貌,将江南秀色、民俗风情、野生动物、休闲娱乐、齐鲁民俗、桃花源等融于一体;园内山水环绕,景色秀美,如诗如画,且具有浓郁民俗特色的娱乐活动异彩纷呈,让学生能在登山过程中小憩欣赏民俗表演,相得益彰。学生具备了研学旅行的体验之后,则发动学生广泛搜集资料,结合实际征集研学旅行方案,要求将活动的路线设计、考察项目、测量方法及工具、注意的问题及达到的预期效果等一一列举,由全体同学、部分家长委员会成员进行选择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一步完善方案,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参与主动性,发挥了学生的创造精神,又培养了学生搜集、整理资料、参与活动、获得体验的能力。
二、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主体作用。
将研学旅行活动的实施方案、协议书、活动预期效果等等提交家长委员会讨论确认之后,家长委员会成员按照分工完成组织报名、旅行保险、租用车辆、食宿安排等一系列的工作,并邀请相关教师作为活动指导教师全程参与。活动过程中家长委员会成员及家长代表负责安全引导
地理研学旅行之我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