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沥青路面就地冷再生基层.doc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沥青路面就地冷再生基层(底基层)施工工艺与质量控制

沥青路面就地冷再生基层(底基层)技术是指把旧沥青路面面层、基层掺入一定数量、符合标准要求的水泥(或稳定剂、集料),按照设定的厚度,用冷再生机进行破碎拌和处理后,整形、碾压,并经后期养生,使其达到设计路面基层或底基层技术指标要求的施工工艺。该工艺具有施工简便快速、充分利用旧路面层材料、保护环境、质量可靠、施工进度快、经济效益好等优点。笔者曾根据路网改造项目的实际情况,通过细致的观察、研究,对其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进行了探索。为此对冷再生施工主要工艺和质量控制要点归纳如下。
1 施工准备

除冷再生机组人员外,需另配试验检测人员2人,技术负责人1人,工人10~15人。

冷拌再生机1台,洒水车3~4台,50t振动压路机1台,18t~21 t光轮压路机2台,平路机1台。


对再生机及其配套的所有机械设备进行全面检查,检查再生机械操作人员是否已掌握所有与再生施工有关的数据,所有再生施工开始程序是否均已清楚。

对于局部翻浆地段进行换填砂砾进行夯实碾压,对于路肩下沉、路面偏拱及旧路坑槽处理,均采用填补砂砾修整。


通过对旧路结构的现场调查,对旧路结构层厚度不足路段,应加铺砂砾以保证再生层厚度。冷再生机现场破碎未掺加水泥的旧路面,由试验人员就地均衡取料,通过对拌和料的筛分及多次击实试验,确定粒料的最大干密度、最佳含水量。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确定掺加的水泥剂量。


钉上钢筋桩并挂线,利于冷再生机边线控制,经室内试验确定冷再生底基层水泥用量为4%,施工过程中按5%控制。摊铺水泥前按路线前进方向每10m为一格,计算出每一格水泥用量,然后人工按每格摊铺几袋水泥,将水泥均匀布满方格,确保水泥布撒均匀、一致、等厚。原有路缘石待路面冷再生碾压成型后再拆除。
2 旧路面再生破碎拌和冷再生段采用等厚法施工,按全路宽12 m计算,考虑到半幅施工的搭接问题,所以在第一次半幅施工时,加宽50 cm进行施工,利于另半幅冷再生的搭接施工。 m,半幅路面以行进3次完成。工作时,冷再生机需一辆洒水车紧跟作业,其余2~3辆洒水车配合保证拌和用水,拌和过程中按试验的最佳含水量控制加水,拌和行进速度7m/min~10m/min。
考虑到水泥的初凝时间,以及各道工序的衔接问题,以100m实施工长度为限,当冷再生机单幅破碎100m后,返回准备第二幅进行的当中,对刚完成的100m进行稳压,然后平地机进行刮平,501振动压路面进行振动压实,直至达到规定的压实度,平整度按规范要求控制。
3 再生层整形

半幅路段拌和完毕后,先用50 t振动压路机稳压2~3遍后。用平地机初步整平,测量人
员根据设计纵断高程和横坡度,每10m为一断面分左中右3个点测出高程,-,人工找出基准点,高程不足时及时调节富裕路段材料,高出段及时用平地机刮平。通过旧路整形达到“调坡”、“调拱”的目的,且保证平整度满足设计要求。要求整平精度要高。确保平整度和纵断面高程、横坡度符合设计。施工中。按“宁刮勿补

沥青路面就地冷再生基层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cjc201601
  • 文件大小75 KB
  • 时间2018-10-14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