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的观察和护理
华北油田中医院鲍丽秀
心肌梗死的定义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急性持续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所造成的心肌坏死。
心肌梗死的特征
临床以胸痛、急性循环功能障碍、心律失常以及反映心肌急性损伤、缺血坏死的全身反应与一系列心电图的动态改变为特征。
病情重、变化快、并发症多、病死率高。
因此在此类患者的临床护理中要密切观察病情,注意病人的生活及护理,对其病程转归十分重要
心肌梗死的先兆症状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突然,但约有50%~80%的病人发病前1~2天或更长时间有先兆症状
及时处理先兆症状
可使部分病人避免发生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的先兆症状
既往无心绞痛者出现心绞痛
原有的稳定型心绞痛变为不稳定型,且发作频繁,程度较重,持续时间较长,硝酸甘油疗效较差,疼痛时伴心电图明显缺血性改变。
心肌梗死的护理
吸氧。
流量4~6 L/min。吸氧可改善心肌缺血低氧症状,有助于减轻疼痛。
心电监护。
持续进行心电图、血压和血氧饱和度、呼吸的监测,每15分钟记录心电图一次,密切观察心律、心率、血压和心功能的变化,为恰当作出治疗方案,避免猝死提供客观资料。
迅速建立两条静脉通路。
以备患者病情变化时能够得到及时的药物治疗,提高抢救成功率。
. 备好除颤器及抢救车,置于备用状态。
心电监护仪之电极位置
三电极(综合Ⅱ导联)
负极(红):右锁骨中点下缘;
正极(黄):左腋前线第四肋间;
接地电极(黑):剑突下偏右。
五电极
右上(RA):胸骨右缘锁骨中线第一肋间;
左上(LA):胸骨左缘锁骨中线第一肋间;
右下(RL):右锁骨中线剑突水平处;
左下(LL):左锁骨中线剑突水平处;
胸导(C):胸骨左缘第四肋间。
心肌梗死的一般护理:休息和活动
第1-3天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包括躯体的休息及大脑的休息,减少亲友探视,防止情绪激动,降低组织代谢及耗氧量。护理操作尽量一次完成,少搬动患者,减轻心脏负担。
第3-6天鼓励病人每小时深呼吸和屈伸双足数次。还可做些轻缓的四肢主动与被动活动。以避免发生肺不张和栓塞。无并发症者可在床上坐起,一天数次,每次10-15分钟,可在床边使用便盆。
第二周,可在床边走动,以不出现症状为限。逐渐增加活动量。适当活动可有效促进冠状动脉侧枝循环的建立,促进心肌梗死的康复。
如在发病后曾合并心源性休克、心功能不全、严重的心律失常等,卧床时间可延长,直至并发症得到控制。病情稳定7天后再按上述原则逐步增加活动量。
心肌梗死的一般护理:心理护理
心肌梗死突然发病,患者毫无思想准备而产生焦虑、恐惧等表现。
及时了解病人心理状况,鼓励病人表达自己的感受。
对病人的问题,耐心倾听,清楚解释,告之病情的正向变化,多询问病人的自觉症状,态度亲切和蔼,服务周到。使之得到安慰,有一种安全感。
对病人进行冠心病知识教育,解释监护仪的使用和治疗情况。
与家属联系,给与情感支持,必要时使用镇静剂。
心肌梗死的一般护理:饮食指导
限制总热能急性心肌梗死2-3d时以流质为主,-(500-800kcal)。可食用藕粉、米汤、菜水、去油过筛肉汤、淡茶水、红枣泥汤、宝宝乐等。应少量多餐,避免一次量过多,以预防心律失常。凡胀气、刺激性流质饮食不宜吃,如豆浆、年奶、浓茶、咖啡等。
控制液体量,减轻心脏负担口服液体量应控制在1000ml/d,可进食浓米汤、厚藕粉、枣泥汤、去油肉绒、鸡绒汤、薄面糊等。
心肌梗死的观察和护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