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控制策略探究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普遍关注经济的发展状况,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在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银行又属于金融的核心。银行的经营活动总有各种风险与之相伴。本文依据风险管理研究成果,结合我国银行的实际情况,研究了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情况,希望能对银行的风险控制有所帮助。
关键词:后金融危机;银行;风险控制
和发达国家比较,我国的资本市场还不完善,主要依靠间接融资来实现资金的调配和通融,银行在我国经济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出现金融危机,不但对银行的生存和发展具有严重的影响,而且还会影响到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
一、后金融危机与银行风险概述
1、后金融危机
由于金融的系统性风险逐步积累,最终会引发后金融危机。系统性风险主要是指金融因素、实体经济因素和外部干扰与上述因素之间相互作用,严重冲击了金融系统的信息、配置、资金流通等功能,引起系统瘫痪,并严重损害了实体经济。很多研究结果显示,爆发后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有下面四个方面:第一,美元的无限制发行,引起美元的流通过剩;第二,美国崇尚高消费低储蓄,这样的经济方式与常理不符;第三,美国制订的宏观经济政策不合理;第四,金融产品大量涌现,而金融管理严重滞后,欠缺管理力度。
2、银行风险概述
因为各种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的存在,进一步恶化了经济领域的系列矛盾,从而可能使经济体系的稳定和安全受到一定的损失,这就是银行风险。银行需要面对的主要风险包括两类: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系统风险指的是由宏观因素引起的风险,可能导致经济系统遭受损失或破坏,如政策风险、汇率风险、利率风险等;非系统性风险主要是指由于经济机构管理出现失误或决策错误、欠债不还、违法生产等主观因素引起的风险,导致一些金融机构的资金不能按期收回。
二、后金融危机背景下加强银行风险控制的对策
1、建立健全我国银行内部评级制
为了提高银行鉴别信用风险的能力,实时监控贷前、贷中和贷后的各种风险,提高贷款的质量,有必要完善银行的内部评级体系。在自身机构内部,银行必须筹建一套完整的、严格的、实用的流程,提高获得有效风险数据的能力,有利于准确资料的收集。分析信用风险控制方法,美国商业银行首先重视创新自身信用制度,同时注重管理信用文化,美国商业银行评级运用的模型是西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控制的主要工具。比较来讲,我国目前还没有完善的此类制度,急需引进符合中国特色的评级制度。
2、加强对房贷的控制
在美国,因为银行机构把大量贷款提供给信用资质较低的借款人,所以引发了次贷危机。由于利率的不断上涨,房价的大量下滑,从而大大加重了这些贷款的还贷压力,导致不能按期偿还贷款,大量的次级房贷转化为坏账。我国范围内,目前还没有完善的个人征信系统,也存在较多的类似情况。最近几年,为了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扩大盈利范围,各个商业银行鼓励下属机构大力发展住房抵押贷款业务。在当前房价大量上涨时期,过高的房价屏蔽了潜在的风险,使之不易显现,如果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一旦出现价格波动现象,房价下滑,这种风险则一定会迅速显现。所以,国内银行要大力发展个人征信系统,谨慎做好个人房贷质量,逐步使贷款流程趋于规范化,建立高效的贷款控制监督体系,才能有效应对房贷风险。
3、管控金融衍生品
要
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控制策略探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