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识字教学“八字诀”
摘要:教材的编排起到了以旧带新的作用,可以借用教材,在学生熟练掌握查字典的本领后,尝试着“读――画,看――编,思――演,查――辨”“八字”诀识字方法,让学生在动中学,乐中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学法指导
识字是学习文化的起点,也是阅读写作的基础。小学生只有掌握了一定的识字量才能顺利的进行阅读、写作,才能拓展知识,提高学习能力。因此识字教学是小学低段语文教学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低段识字量多任务重,看似简单的识字教学课堂往往枯燥,效果不佳。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一直思索着,能否采用一种更好的办法让学生勤学、乐学呢?当我翻开人教版第三册小学语文教材时,发现它的编排和一年级教材有所不同,课文和识字学习都是纯汉字的词语和句子,同时语文园地二也编排了“部首查字典”。我眼前一亮,学生在一年级掌握了一定的汉字,也掌握了“加、减、换”的识字方法。编者这样的编排教材起到了以旧带新,学用结合的作用。我可以借用教材,巧用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掌握识字方法、技能“活识字、巧识字”。
于是我把“部首查字典”调到前面,在学生熟练掌握查字典的本领后,尝试着“读――画,看――编,思――演,查――辨”“八字”诀识字方法,让学生在动中学,乐中学。
通过一段时间的尝试,我发现“八字”诀识字方法,一改过去课堂枯燥乏味的现象,学生识字效果提高了,对学生能力和良好习惯的的养成也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八字”诀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提高了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再现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培养了自主探究,求异创新的精神。
在我们班级开展的读书活动中,我从学生阅读书籍的变化(由拼音绘图本变成纯汉字书籍,由简短的儿歌、古诗到故事书籍,书本由薄变厚,由浅显到深奥);从学生日记中错别字的减少,丰富的词语和成语的灵活应用,更加感到了“八字”诀识字教学法给学生产生的巨大影响。
在教学实践中,我结合教材和学生学情,创设自主、快乐的学习情境,大胆尝试“八字”诀。
“读――画”就是让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思考给不认识的汉字做上记号。例如:教学《秋天的图画》时,我让学生用练习本遮住下面带音节的汉字,在充足的时间里自读课文,并提出学习要求:
1、拿起笔自读课文2一3遍,遇到不认识的汉字,试着自己想办法交朋友。
2、如果实在不认识就做上记号。
学生自读后纷纷用手势表示自己解决的汉字,展示解决的方法:
我与“梨”交朋友了,我想起在超市里认识的,利加木“梨梨梨”;路边小草出汗了“露露露”;竹加龙“笼笼笼”;草字下面换平字苹果的“苹”;一条龙在竹林里休息“笼”。“子”带帽子,一个个组合起来不是句子就是文章“字”。小时候长在树上,老了吃在人肚子里,又营养又美容
“苹”。“丁”加火赶在黑暗迎来光明“灯”。看到学生高涨的学汉字的,哪种方法有趣味。(板书:编一编)请大家用编一编识记剩下的生字。
“看――编”我们的汉字大多是形声字和会意字,于是让学生仔细观察汉字的字形,联系语段编字谜或儿歌识记剩下的汉字。为了让学生迅速进入角色,我一边引导,学生一边背诵第二册识字五的识字儿歌(众、秋、青),让学生在模仿创新中掌握识字方法,在编字谜、儿歌中分辨字形掌握汉字。
小学识字教学“八字诀”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