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财政支持铁道通信信号专业重点建设方案
一、专业建设基础
根据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和湖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作为助推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湖南省铁路将达5805公里。城市轨道交通方面,根据建设部和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公布的统计数据,预计到2015年,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总里程超过2500公里。湖南拟建7条城市轨道共760公里。衡阳“1189”交通大格局有9条铁路线交汇于此,是湘南地区最大的高铁旅客中转站和货运集散中心。
按每公里铁路平均需要20名铁路运营维护人员计算,“十二五”期间对铁道通信信号高级工和技师的需求缺口达2万多名。特别是“”温州动车追尾特大事故的发生,对信号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已是迫在眉睫。,每年需引进信号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约400人。南昌、南宁、武汉、昆明等铁路局也均与我院达成了用人意向。
城市轨道方面,据对地铁员工需求数据研究统计,按每公里线路平均需要5名信号人员计算,十二五期间本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将达到12500人,湖南“3+5”城市群城市轨道对信号人才需求超过2000人。
目前,中南地区开设铁道通信专业的仅有三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规模远远不能满足用人单位需求。
我院铁道通信信号专业开办于1984年,办学历史悠久,教学资源丰富,是铁道部优秀专业。学院从1989年起就是全国铁道通信信号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委员单位。本专业紧密贴近产业办学,校企合作历史长,技术服务能力强,多年来为铁道部培养了近4000名铁道信号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在中南地区铁路行业人才培养领域享有盛名。
1、校企共管共赢,初步构建长效合作机制
(1)互利共融,合作基础好
学院在2005年前,一直由广铁集团公司承办。铁路主辅分离以来,本专业仍与广铁集团公司保持了紧密联系,此外,还与中铁建电气化局、中铁25局电务工程公司、深圳地铁、长沙地铁等11家企业有着密切合作关系。合作企业关注学院建设发展,长沙、怀化、广州等铁路电务段与学院长期共建校内外实训场所,人员互聘互换,共同指导学生教学实习和顶岗实习;专业教师参与企业技术标准制定,协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帮助企业培训了大量技师、高级技师等技术人员。校企合作搭建起生产、教学双向服务平台。
(2)多方联动,形成长效机制
为更好地开展深度合作,本着平等、合作、诚信、共赢的原则,2011年4月,由衡阳市政府主导,依托本专业,学院牵头成立“南方高铁人才培养与技术合作基地”(下简称“高铁基地”),已有广铁集团公司、中铁25局、湖南省铁投、长沙地铁、上海地铁等15家规模企业加盟。校企共同打造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员工培训、教学资源开发、技术服务的合作平台,初步形成了“政、校、行、企”四方联动的校企合作体制机制。
2、适应铁路产业升级,实现专业动态调整
(1)专业调整机制初步形成
适应区域高铁产业的发展,根据《专业设置与调整若干规定》,本专业及时对专业方向和职业岗位进行了调整,形成了稳定的动态调整机制。(见图1-2-1)
图1-2-1 专业调整流程图
(2)专业动态调整有效实施
本专业成立由铁路行业企业、科研院所知名专家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根据学院《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章程》,每年召开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会议,及时调整专业方向和课程设置。
2009年,根据高速铁路新技术发展形势,增设《微机监测设备运用与维护》课程;根据地下铁道的发展需求,增加地铁信号工岗位,开设《城市轨道自动控制设备维护》等课程。2010年,随着武广客运专线的开通,增设《高速列车运行自动控制系统维护》、《行车调度自动控制设备维护》两门课程。2011年,获批开设“高速铁路信号控制”专业,正报教育部备案。
3、“岗位导向、学练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初见雏形
依托合作企业,本专业初步形成了“岗位导向、学练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围绕所面向的高铁信号工、铁路车站与区间信号工、铁路机车信号工、铁路工程信号工、地铁信号工5个工作岗位,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主线,以校内外实训基地为主要教学场所,结合岗位
实际工作任务和工作情境,开发理实一体、作业流程式课程模块,采取项目教学、现场教学、轮岗实训等教学组织模式,突出职业岗位技能培训,推行“学、练”一体化模式(见图1-3-1)。
图1-3-1 “岗位导向、学练一体”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示意图
4、合作开发,初步构建作业流程式课程体系
(1)课程体系对接高铁岗位
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本专业成立由专业带头人、企业专家、骨干教师组成的课程建设团队,按照“确定工作岗位或岗位群——分析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归纳行动领域——开发学习领域”的流程(见图1-4-1),重构了作业流程式课程体系(见表
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铁道通信信号专业建设方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