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中文摘要…………………………………………………………………1 英文摘要…………………………………………………………………3 英文缩写…………………………………………………………………6 研究论文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诊断宫颈癌初探
前言………………………………………………………………………7 材料与方法………………………………………………………………8 结果……………………………………………………………………10 附图……………………………………………………………………14 附表……………………………………………………………………17 讨论……………………………………………………………………21 结论……………………………………………………………………25 参考文献………………………………………………………………26 综述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宫颈疾病的应用……………………………35 致谢…………………………………………………………………………40
个人简历…………………………………………………………………41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诊断宫颈癌初探
摘 要
目的:通过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对正常宫颈、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与宫颈癌进行检查,得到宫颈 CIN 与宫颈癌的杨氏模量截断值,探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宫颈癌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 2015 年 1 月至 2015 年 12 月期间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
院就医者 181 例,分为:1 宫颈癌组 84 例; 2 宫颈 CIN 组 47 例; 3 正常对
照组 50 例。所有研究对象行经阴道超声检查,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病灶血供情况,测量并记录血流阻力指数(RI,resistance index)值。再行弹性成像测出杨氏模量值。根据各组数据性质应用 统计软件,将两种方法得到的结果与病理结果对照,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ROC) 曲线,寻找杨氏模量值的截断值。
结果:
1 正常组绝经前后血流动力学 RI 比较: P<,具有统计学意义;
2 宫颈癌组绝经前后血流动力学比较: P<,具有统计学意义;
3 三组间绝经前病例血流动力学比较:进一步行两组间比较:正常组与宫颈 CIN 组 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正常组与宫颈癌 P<,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宫颈癌组与宫颈 CIN 组比较:P<,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4 以敏感性+特异性-1 最大,得出绝经前正常组与宫颈癌组的血 RI 截断值为 ,以> 为正常组,以≤ 为宫颈癌组,计算得到其敏感性 %、特异性 %、阳性预测值 % ,阴性预测值 %、准确率 %。得出绝经前宫颈 CIN 组与宫颈癌组的血 RI 截断值为 , 以> 为宫颈 CIN 组,以≤ 为宫颈癌,计算得到其敏感性 %、特异性 %、阳性预测值 %,阴性预测值 %、准确率 %;
5 正常组绝经前后、宫颈前后壁、未产妇与经产妇的宫颈硬度比较,
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6 正常组、宫颈癌组与 CIN 组三组间比较:P<,杨氏模量值有
统计学意义。进一步行两组间比较:正常组与 CIN 组杨氏模量值比较 P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宫颈癌组与正常组杨氏模量值,P<,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宫颈癌组与 CIN 组杨氏模量值,P<,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7 宫颈癌组不同病例分期、不同病理分型杨氏模量值比较,P>,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其不是组织硬度改变的干扰因素。
8 以敏感性+特异性-1 最大,得出宫颈癌组与正常组间的杨氏模量值截断值为 ,以杨氏模量值≥ 为宫颈癌,以杨氏模量值< 为正常组,计算得到敏感性 %、特异性为 %、阳性预测值为 %, 阴性预测值为 %、准确率为 %。得出宫颈癌组与宫颈 CIN 组间的杨氏模量值截断值为 ,以杨氏模量值≥ 为宫颈癌,以杨氏模量值
< 为宫颈 CIN 组,计算得到敏感性 %、特异性为 %、阳性预测值为 %,阴性预测值为 %、准确率为 %.
9 以外周血流 RI 截断值与杨氏模量截断值为鉴别诊断标准,二者准确率不同。对此二种方法的准确率进行四格表检验,显示 P<,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显示以杨氏模量为指标的超声弹性成像技术的准确率更
高。
结论: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诊断宫颈癌初探-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毕业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