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西厢记》摘要:《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 。作者王实甫,元代著名杂剧作家,大都(今北京市)人。他一生写作了 14 种剧本,《西厢记》大约写于元贞、大德年间( 1295~ 1307)是他的代表作。 这个剧一上舞台就惊倒四座, 博得男女青年的喜爱,被誉为 “西厢记天下夺魁” 。历史上,“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 这一美好的愿望,不知成为多少文学作品的主题, 《西厢记》便是描绘这一主题的最成功的戏剧。关键字:起源 爱情 现实主义 反封建 有情人终成眷属 文辞华美 杰出的戏曲《西厢记》 是我国文学史和戏曲史上的一部杰作,它诞生于盛产戏曲的元代, 这部作品以深刻的反封建礼教的思想性和精湛优美的艺术性赢得了古往今来无数读者的喜爱。 作品里描写的崔张爱情故事简直是家喻户晓, 无人不知, 而作品的艺术风格, 尤其是它那璀璨优美的语言艺术, 更令历代各阶层人士, 包括自视甚高的历代文人墨客都为之扼腕赞叹不已。 正是由于这部作品的出现, 作者王实甫当之无愧地成为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语言艺术大师。 这位来自社会平民阶层的人士与当时另一位戏曲大师关汉卿齐名, 其作品全面地继承了唐诗宋词精美的语言艺术,又吸收了元代民间生动活泼的口头语言,并将它们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创造了文采璀灿的元曲词汇,成为我国戏曲史上所谓“文采派”的最杰出的代表。 明朝初年著名戏曲评论家朱权在《太和正音谱》中称《西厢记》 :“如花间美人,铺叙委婉,深得骚人之趣。极有佳句,若玉环之浴华清,绿珠之采莲洛浦。 ”。说起《西厢记》 ,人们一般会想到元代王实甫的《西厢记》 ,殊不知,崔张故事,源远流长,最早见于唐代著名诗人元稹所写的传奇小说《莺莺传》 (又名《会真记》 )。《莺莺传》写的是元稹自己婚前的恋爱生活, 结果是张生遗弃了莺莺, 是个悲剧的结局。 这篇小说不过数千字,却情节曲折,叙述婉转,文辞华艳,是唐代传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此后,故事广泛流传,产生了不少歌咏其事的诗词。到了宋代,一些文人直接以《莺莺传》为题材进行再创作,现在能看到的有秦观、毛滂的《调笑转踏》和赵令畦的《商调蝶恋花》鼓子词。这些诗词,对莺莺的命运给予了同情, 对张生始乱终弃的薄情行为进行了批评, 但故事情节并没有新的发展。当《莺莺传》故事流传了 400 年左右的时候,金代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问世了,这就是所谓的“董西厢” 。董解元,金代诸宫调作家,他性格狂放不羁,蔑视礼教,具备比较深厚的文化修养, 并对当时的民间文学形式如诸宫调非常熟悉, 喜欢写诗作曲。 其长篇巨制《西厢记诸官调》 ,是今存诸宫调中惟一的完整作品。 “董西厢”是在《莺莺传》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一种以第三人称叙事的说唱文学。 无论是思想性还是艺术性, 都远远超过前人。它对《莺莺传》 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作了根本性的改造, 矛盾冲突的性质衍变成了争取恋爱自由婚姻的青年男女同封建家长之间的斗争; 张生成了多情才子, 莺莺富有反抗性; 故事以莺莺偕张生私奔作结, 使旧故事开了新生面。 董西厢随着情节的增加, 人物的感情更为复杂、细腻,性格也更为丰满。在文字的运用上,作者既善于写景,也善于写情,并善于以口语入曲, 使作品更为生动和富于生活气息, 艺术性较前有较大提高, 为王西厢的出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董西厢”在艺术上尚嫌粗糙,对爱情的描写也尚欠纯至,还不能满足人
西厢记鉴赏期末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