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与高校自身发展的关系
华中师大教育评估中心万洪文教授
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与评估工作的关系
高等教育大众化既是国家科教兴国战略方针的需要又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投入问题、质量问题、就业问题。
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是重要的宏观调控手段。
二、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体系的确立,必须贯彻党和国家有关的导向性政策。
各类型、各层次高校都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牢固确立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根本任务,牢固确立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牢固确立教学工作在高等学校各项工作中的中心地位;贯彻规模、结构、效益、质量协调发展的原则,即处理好规模与质量、发展与投入、教学与科研、改革与建设的关系,贯彻“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工作方针,自觉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进入二十一世纪,必须贯彻执行具有时代特征的人才观、质量观:全面推进综合素质教育,有利于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相互交融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素质高、具有很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质量人才;提高其自主的原创能力。
当前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违背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及做法,有害于学校健康和持续的发展。
三、学校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准确定位,明确发展和办学思路。
定位既要符合市场经济及社会发展需要,又要符合学校实际可能,即符合教育、教学规律。
目标定位是核心:
10-20年将学校建成世界一流、国内一流、同类院校前列的研究性大学、教学研究型、教学型大学。
学科类型定位:
某学科为主体多学科协调发展(农、林、医、工);
理工为主体多学科协调发展
综合性大学(六个学科门类以上)
师范大学
办学层次及规模定位:(专、本科、硕士生、博士生、继续教育等)
服务面向定位:面向的区域及服务的行业
培养的人才规格定位
在定位的基础上提出学校的发展思路或办学思路,要明确提出具有二十一世纪特征的人才观和质量观。
确立本科教学在学校的中心地位
本科教学经费的保证
教师、领导精力在教学上的投入,教学工作是一把手工程。
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
明确学科建设的龙头地位,但仍是教学基本建设的重要部分。
政策保证学科与专业建设、教学与科研的协调发展。
四、师资队伍数量和水平是高校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关键。
以学科(专业)建设为龙头,就是要建设一支数量和水平能满足学校发展需要的教师队伍;就是要建设一支文化素养高、学术造诣高、教育教学水平高、学科带头人率领结构合理(专业教师的结构)、且数量能满足需要的教师队伍。
正确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个人、院系、学校)是造就教师队伍的重要措施。
本科教学是学校的基础,科研在教学基础上而生辉,反过来科研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每个教师必须过基础关(一级学科基础理论和实验技能),其标志就是能否过相应课程的教学关,同时必须过科研关。只有这样教师才有可能进行自主的原创性的研究和发明。教师为本科上课不仅是天职,而且是培养教师的必经之路。
学校的奖励政策要有利于教学与科研的协调发展。如职称政策、文章等的奖励政策等等。
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与高校自身发展的关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