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象学说
1
第一节概述
1、藏象的概念
2、藏象学说的形成
3、中医学对脏腑的划分及脏腑功能特点
4、藏象学说的特点
3
藏指藏于体内的内脏
象指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
藏象
首见于《素问·六节藏象论》
“象,形象也。藏居于内,形见于外,故曰藏象”
--张景岳·《类经》
藏于体内的内脏所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
4
是通过对人体生理、病理现象的观察,研究人体各个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
藏象学说
特点
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
6
名称基本相同,但其概念并不完全一致
& 中医某一脏器的功能可以包含西医数个脏器的功能
& 西医某一脏器的功能,又可分散在中医的数个脏腑之中
中医的脏和腑解剖学单位生理、病理学概念
中医对脏腑的认识反复的实践、观察、抽象而来
西医对脏器的认识以反复的解剖、实验、总结为依据
中医与西医脏器比较
7
反复的医疗实践
的印证与反证
藏象学说的形成
古代的解剖学知识
长期对人体生理
病理现象的观察
8
《内经》、《难经》脏腑的大小、长短、容积、重量
“若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视之,其脏之坚脆,腑之大小,谷之多少,脉之长短,血之清浊,气之多少……皆有大数。”
“心主血脉”、“肺朝百脉”、“毛脉合精”、“输精于皮毛”
“阴阳相随,外内相灌,如环无端”
食道长为一尺六寸,小肠长三丈三尺,回肠长二丈一尺,广
肠长二尺八寸,肠道合为五丈六尺八寸食道与肠道的比例为
1:36(现代解剖学1:37)
古代的解剖学知识
9
长期对人体生理病理现象的观察
皮肤受凉而感冒
鼻塞、流涕、咳嗽
皮毛--鼻--肺
反复医疗实践的印证与反证
脾胃虚弱
消化功能不正常
肢倦乏力,食减纳呆
脘腹胀满,形体消瘦
肌肉不实
调
理
脾
胃
脾主运化,主四肢,主肌肉
10
藏象学说 ppt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