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级物理学专业课程
教
学
大
纲
物理学与电子信息工程系编制
2010年09月
目录
《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2
《热学》课程教学大纲 8
《电磁学》课程教学大纲 13
《光学》课程教学大纲 18
《原子物理》课程教学大纲 25
《电工学》课程教学大纲 30
《模拟电子线路》课程教学大纲 37
《数字电子线路》课程教学大纲 43
《C语言程序设计》(二级)课程教学大纲 49
《中学物理教材教法》课程教学大纲 58
《数学物理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67
《理论力学》教学大纲 74
《电动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79
《量子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85
《热力学·统计物理》课程教学大纲 90
《专业文献检索》课程教学大纲 97
《新技术讲座》课程教学大纲 104
《固体物理》课程教学大纲 106
《激光原理与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110
《计算物理》课程教学大纲 118
《信息光学》课程教学大纲 122
《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128
《传感器技术及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133
《单片机原理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139
《电子设计自动化》教学大纲 146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大纲 155
《软件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161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166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教学大纲 172
《数据库开发》课程教学大纲 177
《工程图学》课程教学大纲 183
《音乐欣赏》课程教学大纲 189
《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大纲 194
《多媒体课件制作》课程教学大纲 196
《教具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大纲 202
《中学物理教学改革专题》课程教学大纲 204
《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号:21100390
总学时: 64(讲授/理论64学时,实验/技术/技能0学时,上机/课外实践0学时)
适用专业:物理学(师范类)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
一、本课程地位、性质和任务
力学是物理学(师范类)学生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在传统意义上,力学是物理学的一个主要分支;现代意义下,力学则是整个物理科学的理论基础之一。
物理教育专业课程以力学开篇入门,理解并掌握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学习它的研究方法,这对于学好专业课程,对于今后从事物理教育工作,都具有重要的价值与作用。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通过教学,应使学生对宏观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有比较系统的理解,能比较灵活地加以运用;使学生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培养独立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使学生比较深刻地理解中学力学教材,并能独立解决今后教学中所遇到的一般力学问题。
三、课程学时分配、教学要求及主要内容
(一) 课程学时分配一览表
章节
主要内容
总学时
学时分配
讲授
讨论
习题
实验
其他
0
绪论
2
2
0
0
0
0
1
质点运动学
6
5
0
1
0
0
2
动量、质点动力学
8
6
0
2
0
0
3
动能和势能
6
4
0
2
0
0
4
角动量守恒
6
5
0
1
0
0
5
万有引力定律
2
2
0
0
0
0
6
刚体力学
10
8
0
2
0
0
7
振动
6
6
0
0
0
0
8
波动
8
6
0
2
0
0
(二) 课程教学主要内容及要求
绪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物理学及其分类,力学及其在物理学中地位;介绍大学学习方法。
了解物质与质量,质量概念的不断深化;运动的相对性。
了解时间与空间概念;简单介绍经典时空观与相对论时空观。
明确恰当选择参考系和坐标系的必要性。
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物理学与力学的概述。
难点是物理学习兴趣与方法的培养。
教学内容:
1. 物理学与力学
第1章质点运动学
教学目的和要求:
理解质点概念;质点力学的普遍意义;质点运动学概要;理解描述质点运动及运动变化的基本物理量(位置矢量. 位移. 速度. 加速度);明确运动方程的意义与作用,掌握用运动方程确定质点位置和位移。
掌握直线运动的数学公式表示法:(1)已知运动方程,用微分法;(2) 已知速度(或加速度)与时间的函数关系以及初始条件,用积分法. 掌握直线运动的图线表示法:(1)坐标-时间图象(x-t图);(2)速度-时间图象(v-t图) ;掌握解决直线运动问题的思路和方法:(1)速度公式与位置公式;(2)匀加速运动公式;掌握抛体运动的规律。
掌握圆周运动的描写法:(1)角速度与角加速度; (2)切向和法向加速度;了解平面
原子物理课程教学大纲-闽江学院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