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至蔡甸高速公路沿线
软基处理措施及优化
一、 工程概况
武汉市汉阳区米粮山至蔡甸区侏儒高速公路是武汉市规划的七条快速出口公路之一,是连接武汉市中环线和外环线并延伸至沪蓉高速的一条重要的西部出口通道。本项目的建设将使城市环线与出口公路之间的交通转换更加快捷,极大地优化区域路网结构,提高路网的运行效益,改善区域的交通环境,有效地解决武汉市西向出城难的问题;有利于加强武汉市与西部地区的联系,增强路网聚散能力,充分发挥武汉市的辐射功能,对促进武汉新区特别是蔡甸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实现经济腾飞,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路线所经区域为长江中游的江汉平原微丘地带,地貌单元属第四系冲湖积平原,路线沿途地势平坦,多为鱼塘和水田;除人工筑堤及已有公路路堤处高程略高外,地面标高一般为+—+(1985年国家黄海高程基准),区内水网密布,小河、沟塘较多。
本路段存在的特殊性岩土及不良地质现象主要为软土,即第四系全新统冲湖积成因的淤泥及淤泥质土,具体为淤泥、淤泥质亚粘土(Q4al+l)、淤泥质亚粘土(Q4al+l)、淤泥质亚粘土(Q4al+l)淤泥质亚粘土,现描述如下:
软土:本路段全线均有分布,厚度不均匀,其主要物理力学特性为高含水量、大孔隙结构、高灵敏、低强度、高压缩性,并含有机质(含量<5%),一般不能直接做为建构筑物基础的地基持力层,可视空间分布范围及厚度采用换填、反压护道法、排水固结法、复合地基等方法进行地基加固处理。
沿线软土分布按埋藏深度可为浅表层和深层两种。
二、 工程地质概况
第一合同段
从计算沉降量及地质资料分析来看,米良山互通的软土较为深厚,最大厚度达20m,软土含水量一般38%~%,%,--1, MPa-1,-,,软土的性状明显差于主线的第二合同段和第五合同段。
第二合同段
第2合同段设计范围为k2+400~k7+900,。路线位于什湖地区,有大片的湖塘分布,湖塘表层一般有0~,软土主要分布在k3
+960~k5+425,厚度2~,,~,~ MPa-1,含水量在79%左右,具高压缩性;淤泥质亚粘土的含水量为w=~%,孔隙比e=~,压缩系数av1-2=~-1,具高压缩性。软土以下紧接中密细砂层,具低压缩性,下伏志留系泥岩。本合同段取土均为低液限粘土,含水量较低,呈硬塑状,需掺灰处理后方能作为填土料应用。
该标段的软土分布见表1,从表1可以得出,本合同段的软土厚度小于7m,绝大部分小于5m,说明汉蔡高速公路的软土厚度较小。在K2+114~K3+960为单层软土,。K4+080~K5+355则存在双层软土,~,而从K5+618~K8+690则没有明显的软土分布。
表1 第一合同段软土厚度表
桩号
软土埋深(m)
软土厚度(m)
备注
K2+114
桩号
软土埋深(m)
软土厚度(m)
备注
K2+360
K2+770
K2+945
K3+197
K3+278
K3+555
K3+960
K4+080
,下沉埋深约3m
,
K4+538
,
,
K4+905
,
,
K5+355
,
,
K5+618~K8+690
无明显软土分布
第3~4合同段
本标段工程地质勘察成果表明,地质状况良好。除河塘水田地段存在浅层软土须清表、浅挖处理外,下部土层均为老粘土和弱风化泥岩,无需进行处理。
第5~6合同段
沿线软土分布可分为浅层和深层。
浅层为新沉积,分布于鱼塘、藕塘、水田、沟渠底部的污泥、浮泥等成块(带)。~;深层有一定埋
武汉至蔡甸高速公路沿线软基处理措施及优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