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治疗分析.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治疗分析.doc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治疗分析
七台河矿业精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154600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临床治疗措施。方法:我科收治96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人,观察组给予银杏达莫、奧扎格雷钠静脉滴注,对照组单用血栓通静脉滴注,用药14d 后观察临床改善情况,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o结论:临床采用银杏达莫、奥扎格雷钠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银杏达莫;奥扎格雷钠;血栓通
VBI是多种因素引起的一种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主要原因有动脉粥样硬化、颈椎病变等,可引起的椎一基底动脉狭窄或闭塞导致脑干,小脑或枕叶皮层的缺血,产生相应的灌流区供血不足,引起可逆性神经功能障碍,出现眩晕、复视、共济失调、交叉偏瘫等临床症状[1]。我科于2014年1月〜2015年3月采用银杏达莫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取得了较好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木组96例病人均符合VBI诊断标准。观察组48例,其中女30例,男18例。年龄52〜80岁,。病程2〜11年;对照组48 例,其中女31例,男17例。年龄51〜82岁,。病程2〜12年;两组病人在性别、年龄、病程、临床症状、体征、伴随疾病、发病距开始用药时间、治疗前后血生化检查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具有可比性。
《实用神经病学》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标准:①眩晕发作时伴有一种或数种祌经系统缺血的症状和体征,如视力或视野障碍、复视、吞咽障碍、肢体麻木无力,猝倒、昏厥等;②眩晕为阵发性,间歇期有头晕,
24h内不缓解;③年龄50岁以上;④头颅CT排除椎基底动脉供血区新的梗死或出血灶;⑤排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严重心力衰竭疾病;⑥排除眼、耳、颅内艿他疾病所致的眩晕;
(1)对照组:%氯化钠250ml+,静脉滴注,1 次/d;⑵观察治疗组给予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银杏达莫注射液20 ml, % 氯化钠250011 +奥扎格雷钠80 0^静脉滴注,1次/日,1次/d。两组均以14d 为1个疗程。
:眩晕及其他伴随症状消失;显效:眩晕等临床症状明显减轻,头微有昏沉,或头昏0眩轻微,但不伴奋自身及景物的旋转感, 可以正常生活;奋效:眩晕或头昏减轻,仅伴有轻微自身及景物的旋转感,生活和工作基本不受影响;无效:眩晕和头&沉等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以 t检验作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P<。
2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优于对照组的 %,具有统计学意义(P&lt;),见表1。
3讨论
国外研究发现,VBI患者的血小板、血浆粘稠度、血浆纤维蛋白原发生异常率分别为78%、57%、23%。一旦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时间延长,即可能发展为椎-基底动脉血栓形成,造成神经细胞结构不可逆损害。VBI的基本病理生理改变是由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治疗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小博士
  • 文件大小70 KB
  • 时间2018-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