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伤的观察及护理
牛彦君
多发伤的定义
多发伤是指同一受伤机理致伤的严重伤。(如:车祸伤、高处坠落伤、刀砍伤等。)它应该具备以下两个条件:
1、受伤部位一般在两个或那个以上,如:颅内血肿、血气胸、肝脾破裂、肋骨骨折、骨盆骨折、四肢长骨骨折等。
2、受伤部位中至少有一个部位的伤危及病人的生命或致残,而另外一个部位的伤同时也需要治疗。
多发伤病人由于有多部位、多脏器的损害,如不及时诊治,病人可因颅内出血、脑疝、肝脾破裂、创伤性、失血性休克、血气胸、严重的多部位骨折等而危及病人生命。
多发伤的发生率
发生率:随创伤机制及不同的定义而异
——战时可达18-70%左右
——平时主要发生于:车祸、爆炸伤、高处坠落伤等
——严重车祸时可达65%
——严重爆炸伤时可达70%
——五楼高或以上的坠落伤几乎全部为多发伤
——多发伤时各部位所占比率按顺序大致为: 四肢70-90%,头部50-70%,胸部30-50%, 腹部25-30%,骨盆25-30%
我国创伤发生现状
我国每年创伤致死数十万人,伤数百万人
1957年,创伤居死亡原因第9位,1975年居第7位,1995年居第4位
以交通事故为例,1951~1999年,年死亡人数由852人增至83529人,年受伤人数由5159人增至286080人,分别增加97倍和54倍
1996年因车祸死亡73655人,
2003年交通事故伤494174人,死亡104372人
近5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每年增加10%
特点
损伤机制复杂
伤情重、变化快
生理紊乱严重
诊断困难、易漏诊误诊
处理循序与原则的矛盾
感染与并发症多
院内急救
护士的工作重点:
⑴初步评估。A(气道)B(呼吸)
C(循环)D(脊柱和意识等)E(环境和暴露)
⑵剪除全身衣服,充分暴露。
⑶吸氧、输液、监护。
⑷通知相关医生。
⑸实验室检查及辅助检查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型、血交叉、凝血谱、血气、电解质等。
辅助检查:心电图、B超、X线、CT等。
⑹协助医生完成各种操作。
⑺作好术前准备。
伤情评估
气道情况:有无气道不畅或阻塞。
呼吸情况:是否有通气不良、有无鼻翼扇动、胸廓运动是否对称、呼吸音是否减弱。特别注意有无张力性气胸及连枷胸。
循环情况:了解出血量多少,观察血压和脉搏,以判断是否休克。
1)有无活动性出血,,血容量是否减少。
2)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用于评价组织灌注情况,当用手指压迫 伤员拇指甲床时,甲床颜色变白,正常人除去压力后2秒内,甲床 恢复到正常的红润。因甲床是末梢,再充盈时间延长是组织不足的 最早指征之一。
3)评估血压:急救现场可用手触动脉法。如可触及桡动脉、股动 脉或颈内动脉搏动,则收缩压分别为80mmHg、70mmHg、60mmHg。
中枢神经系统情况:意识状态、瞳孔大小、对光反射、有无偏瘫或截瘫。
在进行紧急处理后,生命体征稳定的情况下,应及时进行全身检查,对伤情做出全面估计。检查诊断时可以参考Crash plan方案,即心脏(cardiac)、呼吸(respiration)、腹部(abdomen)、脊髓(spine)、头颅(head)、骨盆(pelvis)、四肢(limbs)、动脉(arteries)、神经(nerves)。
应详细采集病史,了解受伤原因和经过,并进行各种特殊实验检查和影像诊断,如X线摄片、CT、MRI等。根据以上评估,以确立损伤救治的先后顺序。
伤情评估
凡因同一伤因而致下列伤情两条以上者定为多发伤颅脑损伤:颅骨骨折,伴有昏迷、半昏迷的颅内血肿,脑挫伤,颌面部骨折。
颈部损伤:颈部外伤伴有大血管损伤血肿颈椎损伤
胸部损伤:多发性肋骨骨折,血气胸,肺挫伤,纵隔、心、大血管和气管损伤。
腹部损伤:腹内出血,内脏伤,腹膜后大血肿。
泌尿生殖系统损伤:肾破裂,膀胱破裂,尿道破裂,阴道破裂,子宫破裂。
骨盆骨折伴有休克。
脊椎骨折伴有神经系统损伤。
上肢肩胛骨、长骨干骨折。
下肢长骨干骨折。四肢广泛撕脱伤。
伤情评估
1、根据病情,放置于复苏室或抢救室。保持病室环境安静,空气新鲜,维持合适的温度和湿度。给予合适的体位。
2、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病人口咽部的血块、呕吐物、及痰液,牵出后坠的舌或托起下颌,昏迷病人置侧卧位,或平卧,头转向一侧。注意观察痰液的颜色、量和性状。根据病情定时翻身、拍背,以利于痰液的排出。
3、适当的氧疗:高流量吸氧4~6L/min,保证氧浓度在45%以上。吸氧时保持管道、面罩通畅,避免受压、打折或脱落。合并肺水肿时,在吸氧湿化瓶内加30%~50%酒精,以去除肺泡表面张力。
4、积极抗休克处理:迅速建立两条以上大口径静
多发伤观察与护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