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内容
释义:1、何谓区域环境保护规划?
2、何谓新动向?该规划与其他规划的联系与区别。
二、可持续发展观是各类规划的出发点
三、环境保护规划的具体内容
四、案例
1、—GDP影响研究;
2、对武汉市减排建议;
3、对东湖水系保护的建议
五、规划人才培养
一、释义
1、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破坏显著
我国虽然已经在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成为大国、强国,但在环境保护方面仍然是一个“弱国”。之所以要反映并重视我国环境保护的综合实力,是因为它是我国综合国力的一部分,而综合国力具有“水桶原理”中的“短板效应”,在一定条件下环境保护的综合实力可能成为影响综合国力的主要因素。
“压缩式”发展提出的挑战
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和解决的环境问题在我国30年集中出现。需要寻找出一条能在较少时间内解决中国环境问题的道路和途径,包括战略、规划、管理和技术。
“跨越式”发展提出的挑战
中国的发展道路面临一个如何“既能补工业文明的课,又能同时走生态文明之路”的开创问题,这是一个十分艰难的探索。
发展初级阶段我国环境保护的问题
地方和企业不能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环保投资不足,环境保护的力度不够;环境保护的立法、执法、司法都不够有力;很多经济、社会方面的法律本身没有体现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理念;对环境法律的处罚力度规定软弱,执法手段缺乏;社会公众缺乏环境权益依据,司法救助无能为力。
从所涉及的几个领域看,环境保护所需的政治保障力量(如政绩考核)、经济与环境综合决策机制、公众参与途径、科技支撑力度、国际合作(谈判)力量等,都差距甚大。这些都是公认的状况。集中到一点,就是环境保护的综合力量十分薄弱。
环境保护的国家力量应是国家意志与社会力量的集合(国家力量=国家意志+社会力量)。
环境污染问题的本质是由于人类的贪婪与无知,为满足部分人过度消费与政治功利,借助技术的飞速发展,肆无忌惮的的发展GDP,以为就是发展经济,掠夺式地攫取、粗放式地使用资源、超量排放废物,缺乏有效管理与制约而造成。
武汉工业倍增,带来污染剧增,经济偏污、偏重、偏耗的特点未变!
必须从经济发展的源头、过程进行环境规划与管理,实施严刑峻法,辅之末端治理,才是最佳的保护环境与建设生态的方式,才多还旧账,不欠、少欠新账,这是中国改革的突破口之一!
中国发展道路面临着舍弃“扩张式”为主的模式,创建“转变式”为主的发展模式问题—对经济结构、能源结构、管理体制与方法进行改革。
环境规划涵义、作用、原则与基本特征
环境规划的概念
是指为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把“社会-经济-环境”作为一个复合生态系统,依据社会经济规律、生态规律和地学原理,对其发展变化趋势进行研究而对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所作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要求。
目的: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基本任务:依据有限的环境资源及承载能力,调控人类自身的活动,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对环境保护和建设活动作出时间和空间的安排与部署。
环境规划的涵义
环境规划涵义、作用、原则与基本特征
环境规划是实行环境目标管理的基本依据和准绳,是环境保护战略和政策的具体体现,也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编制和实施环境规划对于协调人与环境、经济与环境的关系,以及确保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忆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毛泽东(1919)
环境规划的作用
受控系统
人地系统
信息
控制
智能人
环境
生态人
社会经济
资源
智能系统
有人参与的智能型人地系统示意图
:环境-经济双赢
环境规划由末端治理规划变为多目标(环境-经济双赢)、受环境、社会、经济、气象多项约束的动态科学规划,增加了大气、地表、地下水、土壤等专项规划的深度与广度,以优化各年的减排任务及生态修复措施,将每年削减的各种污染物的总量合理地分配给有关部门、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在评价、预测、决策技术有明显提升;
突出了制度、经济、法律、考核的保障措施作用
背景:2012年十八大报告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全面战略部署 1、确立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突出地位,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的总布局;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就是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既有并列关系,又有统一与高一层的关系;
2、指明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生态文明的四条现实路径:、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这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理念的重要升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环境规划保护发展新动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