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课、( )
——学习五部
1、 协议叫什么
2、 解决了什么问题
3、 基本工作原理
4、 如何配置
5、 如何排错
网络组成两部分
1、 介质——空气,线缆
2、 设备
线两面是同一个速率
5 类百兆速度非屏蔽
一、介质
(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串口,四种线! )
同类设备用交叉线,不同设备用直通线——交换机一类,其他设备二类
康搜线,扁的,浅蓝色,不屏蔽,一头 RJ-45 接口,一头是串口
康搜接口管理用
双绞线最远距离为 100M , 10 兆为半双工, 100 兆、 1000 兆为全双工
568B 、 568A 两种接口, 1 3 对调 2 6 对调
通信的时候使用 线
RJ-45 是网线, RJ-11 为电话线!
CSMA/CD :带有冲突检测的载波监听多路访问技术
先听后发,边听边发,冲突退避
一次只有一主机能传输数据称为半双工!
广播域:广播所能到达的区域,一个广播域就是一个网段
(交换机所有接口在同一个广播域,路由器每个接口是独立的广播域! )
冲突域:当信号发生冲突后所有设备处于一个冲突域
(路由器、交换机每一个接口都是一个独立的冲突域! )
(路由器不同的接口都是不同的网段! )
二、设备
1、 集线器 -HUB ,连接两个端口的叫网桥
2、 交换机,本质就是多端口网桥的硬件实现
3、 路由器
翻墙 VPN
第贰课、( )
ISO 国际标准化组织发明了 OSI 七层参考模型
1、 物理层 -定义了设备的长宽高,电压电流,把上层数据翻译成比特流
2、 数据链路层 -MAC 地址(源和目的)
3、 网络层 -加入 IP 地址(源 IP 和目的 IP)
4、 传输层 -端口号(源端口号和目的端口号)
5、 会话层 -负责进程的建立
6、 表示层 -转码
7、 应用层 -所有能看到的应用数据
5、 6、 7 对于网络来说统称为数据
二层会校验数据的完整性,末端加 CRC 数值
数据包不能断掉中间一层,但是可以没有高层!
网关 GW ——
跨广播域通信的时候才会产生网关,网关是一个地址,这个地址所在的设备连接了多个广播域
ARP- 地址解析协议
二层接口处理数据帧的依据为 1、目的 MAC 为自己接口的 MAC 地址
2、 MAC 为广播,也就是全 F
3、目的 MAC 为该设备应用所监听的组播 MAC 地址
只有在上述三种情况任意一种生效才会处理数据
泛洪:机会把收到的广播发送给除自己以外的其它接口
1、 传过程中 IP 地址始终不变
2、 MAC 地址随广播域的变化而变化
3、 MAC 地址有效范围是一个广播域内
四层传输层只有两层协议, TCP 和 UDP
TCP 能保证数据的完整传输
UDP 能保证数据的快速传输,一般用于实时传输,图像声音之类
TCP 建立
A ( SYN ) B B (ACK,SYN ) A A ( ACK ) B
发起者都是随机的源端口
IP 地址
IP 地址书写格式为点分十进制,传递为二进制
A 、
B、
C、
D 、组播
E、科研用途保留不开放
广播组播地址只能作为目的地址,不能作为源地址
0 开头保留,所有 127 开头的地址都是网卡驱动测试用
子网掩码必须 1 开头, 0 结尾,不能出现 0、 1 相间的情况
所有子网掩码 1 所对应的 IP 地址的位是网络位,网络位是标示设备所属网络
所有子网掩码 0 所对应的 IP 地址的位是主机位,主机位是标示设备网络内具体所属地址
只要具有相同的网络位,他们就在同一广播内
私有地址——
A 、
B、
C、
每个网络的第一个地址或者说主机位全 0 的地址叫做 网络号 ,用于路由器传输过程中描述广播域
的位置
子网广播地址是用于该广播域内广播通讯使用的地址
每个网络的最后一个地址或者说主机位全 1 的地址叫做子网 广播地址 , 用于该广播域内广播通讯使用的
地址
是公网地址,但是是微软自己买的 B 类,出现在微软设备上没有问题
VLSM :变成子网掩码划分
第叁课、( )
IOS :路由器操作系统
16ESW —— 16 个以太网的交换机模块
路由器命令
Sho privilege 查看当前权限等级
用户模式
Enable 进入特权模式 #,一般用于测试和查看
Configure terminal 进入全局配置,
Interface 0/0 进入接口模式
No shutdown 不关闭
Hostname
CCNA课程笔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