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中医文化
北区信息科 廖婉琳
中华文化是五千年的华夏文明结晶,是中国的国学,在政治、军
事、科技、教育、卫生、文学、等等方面的高超水平均在同时期世界
各民族的前列,形成了丰富经典的中华文化。现代化的今天,中华文
化的价值不但没有过时,更凸显重要,振兴中华文化,弘扬中华传统
人文精神如伦理、道德、养生、保健、医疗等人生哲理对广大民众仍
是不可缺少的教化纲领。推广中医文化不仅是增进民族健康的措施,
也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内容一重要部分。
中医是中华民族的大智慧, 人类文明的大精髓, 是天地人和通的
大道,是神气形和通的大道,是中国国学的经典部分之一,更是完备
的、独立的学科,也是严谨的哲学加科学,是民族的瑰宝,也是人类
的文化遗产。
一千多年前的魏晋南北朝时期, 中医药传入朝鲜半岛。 到了唐代,
中医药最著名的经典《黄帝内经・素问》 、《伤寒论》等就成为了朝鲜
医学生的教材,他们效仿唐朝的政府管理制度,设立了医学学科。北
宋时期,全面反映当时医学发展水平的《太平圣惠方》成为了高丽国
医药临床中重要的指导性读本,接着,高丽国又刊印了《伤寒论》 、
《肘后方》等一大批中医药著作, 使中医药学在该国得到了广泛传播。
高丽国还仿学宋朝设立了“惠民局” 、“典药局”等医药机构。他们
99%甚至 100%都是在我们中医这里学习的,然而耐人寻味的却是一个
世纪以来,中医在自己的发源地被一些炎黄子孙视为敝履!而 21 世
纪的今天,在韩、 日甚至欧美中医却被视为珍宝,长此以往简直是愧
对先人、贻害子孙,实乃我辈务学者之耻也!
一个没有自己悠久文明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民族是可悲的。 而一个
拥有五千年文化而不去珍惜、 弘扬他的民族文化更为可悲! 弘扬国学,
把中医发扬光大,正是吾辈学者之重任,否则愧于身逢中华盛世,更
枉为炎黄子孙!
中医学的整体观念不仅把人体自身看作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而且
也把人与自然、身与心、人与社会等各种因素统一联系起来。所以在
分析、认识人的生命现象和诊治疾病时, 往往要从这种广泛的相互作
用关系中去把握。
同时,中医学重视顺应天地的自然观念。崇尚自然,顺应自然,
最后达到天人合一。 它既强调与自然地统一和谐, 又强调自然而然的
状态。这是对道家“无为”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老子的“无为”并不
是什么都不做 , 并不是不为 , 而是含有不妄为、 不乱为、顺应客观态势、
尊重自然规律的意思。
中医药学的现代化,首先要坚持中医药特色。其内涵有四点:一
是突出的医药结合观, 即新的药物必须能应用到中医临床上, 不能医
药分离。二是独特的继承性,即具备中药的基本内涵。三是鲜明的进
步性,即可以容纳多学科的内容。四是发展前途的广阔性。中医药的
发展要姓“中”,真空火罐疗效很小,中药电煎锅或者煎药时间不够
有效成分析出不够或煎药时间太长而有效成分被蒸发或煎药的时间
矿长而析出有害物质。
一个国家的民族医药,是这个国家的政治文化。当前,我国的科
研基本上是以西化为主, 没有自己的特色, 甚至连标准都要采用西方
的,中药也要严格遵从西药 GMP 生产质量标准,以美国 FDA规范来
衡量中药方的药性、配伍、 用量等等。国外用含关木通的中药减肥而
致肾衰,这是典型的用药不当,可
振兴中医文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