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中华传统教育必读
弟子规
天天落实多多收益
《弟子规》概说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分五个部分加以演述,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等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编成1080个字的《弟子规》。清中叶以后,此书最为流行,一度成为私塾的必读课本,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国学“弟子规”教学大纲
《弟子规》的 6 个中心部分
1:入则孝------〈感恩〉
2:出则悌------〈友爱〉
3:谨 ------〈规范〉
4:信 ------〈诚信〉
5:泛爱众------〈善待〉
6:余力学文------〈勤奋〉
故事1:
书读百遍其意自见
东汉时有一个叫董遇的人,从小家里就很穷,靠上山砍柴为生,整日为生活而奔波。但是他只要一有空闲时间,就坐下来读书学习,他的哥哥讥笑他,他却不在乎。天长日久,他的知识很渊博,并写出两本书,引起了轰动,人们很佩服他。董遇的名声越来越大,附近的人纷纷前来求教,并问他学习的窍门。他说:“书读百遍,其意自见。”人家说:“可是没有时间呀!”他又说:“学习要利用‘三余’,就是三种空余时间,冬天为一年之余、晚上为一天之余、雨天为平日之余。”人们听了才恍然大悟,原来董遇是通过利用空闲时间的学的。
⊙入则孝
fù mŭ hū yìng wù huăn
父母呼, 应勿缓。
fù mŭ mìng xíng wù lăn
父母命, 行勿懒。
fù mŭ jiào xūjìngtīng
父母教, 须敬听。
fù mŭ zé xūshùnchéng
父母责, 须顺承。
易解:
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地很久才应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拖延或推辞偷懒。
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应该恭敬地聆听。做错了事,父母责备教诫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使父母生气、伤心。
孝悌忠信礼义廉耻ppt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