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构造环境判别
岩石构造环境地球化学判别运用中出现的问题:
数据精确度不高;
选择判别标志和图解带有盲目性:
岩石地球化学判别标志本身存在多解性,例如,具有洋脊玄武岩(MORB)化学特征的玄武岩可以产出于洋脊、弧后盆地及边缘海盆等环境;
岩石变质或蚀变的影响等。
这些问题常常导致误判。如何改进,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一)正确理解构造环境与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的内在联系是,除数据精度基础外,克服盲目性、提高岩石构造环境地球化学判别效果的首要因素。按地质运动中各种基础运动形式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和相互转化的地学哲学观,对各类岩石形成过程来说,构造(环境)起着沟通物源、约束过程发生场所和运移途径,以及制约热动力学条件的作用。具体说明如下:
,洋脊可沟通地幔的软流圈,B型俯冲可导致俯冲洋壳与岩石圈地幔的相互作用,A型俯冲可引起俯冲陆壳与另一侧地壳深部和地幔的相互作用,等等。由于地球各层圈及层圈内不同部分均为化学成分差异的物质库,所以特定构造和构造环境就沟通着不同物质库(源区)及其组合,使岩石一定程度上继承源区的化学特征。
,例如,洋脊构造限定了玄武岩浆沿扩张脊活动,形成的岩石只同海水作用,成分常受海水蚀变的影响;B型俯冲限定岩浆在岛弧区自下而上运移,穿过大洋岩石圈(洋内岛弧)或大陆岩石圈(大陆岛弧),因而岩石会受洋或陆壳物质影响而表现出成分差异。
总之,上述有关构造性质和构造环境对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约束实质的阐明,虽然只是结合岩浆作用讨论的,但也适用于沉积作用。只是对沉积作用而言,物源应是受构造环境制约的剥蚀区的物质成分,构造限定的成岩条件则更多是风化剥蚀速率及水动力学条件。变质作用物源则是卷入构造运动的岩浆岩或沉积岩,而构造运动则限定着热动力学条件。
(二)选择有效判别标志和方法的原则
,地壳和地幔的各个结构层均可视为物质库,在它们之间元素组成差别最明显的应是强和较强不相容元素,即LILE(Rb、Th、K、Ba、LREE等)与HFSE(Ti、Ta、Nb、Zr、Hf、Y等),以及强相容元素(Cr、Ni、Co), 它们在岩浆与固相源岩之间有最强和较强分异能力,应具有更好的判别意义。
岩石构造环境的地球化学判别ppt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