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京剧艺术的审美特征分析.docx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京剧艺术的审美特征分析.docx京剧艺术的审美特征分析
京剧作为体现中国特色的典型、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集音乐、舞蹈、文学、美术等多个领域于一体的艺术形式。其多元的构成要素蕴含着丰富的审美特征,进而使京剧艺术迸发出持续的生命力和深远的影响力。虽然京剧艺术在国内外有一批忠实的爱好者,并在理论研究和艺术实践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但其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需要持续性的继承与发展,特别是在西方戏曲艺术以及现代媒体艺术的冲击下,更有必要对京剧艺术进行系统研究和深入了解。在此,本文主要从美学视角来探讨京剧艺术本身所蕴含的审美特征,这有助于在京剧艺术的继承与发展过程中,对其艺术精髓的准确把捏。
一、程式美
程式性是京剧艺术的本质和主要特征,简言之就是京剧的表演程式遵循一定的规范,进而使京剧艺术实现“以歌舞叙述故事”的目的。就因为这种程式性,造就了京剧艺术相比于其他戏曲形式而独具的程式美。程式美是一个复杂性的综合体,可以在艺术表现全过程传达多层面的信息,程式美主要由程式化内容来展现,而京剧丰富的程式化内容决定了京剧艺术的“程式美”是由多种审美要素融合而成的,表现出了独特的艺术美感。
京剧艺术程式化内容主要表现于技艺层面,可以说程式性的京剧表演技艺承载了多个美的要素。基于京剧表演技艺体系的复杂性,在此仅对京剧唱念艺术中“上口字”与“湖广音”所体现的美的特征进行分析。
“上口字”以其不同于部分现代汉语的发音,在京剧艺术的唱念中地位突出。“上口字”作为声音艺术,不仅能展示本身所具有的听觉程式美感,还具有人物身份定位的作用,如高官显贵、才子佳人多用“韵白”;仆人丫鬟、市井民众多用“京白”,虽然这些情况并不是绝对的,但它也是京剧艺术程式化内容的一部分,所体现的美感是意味深长的。
这些带有程式美感的特殊文字读音,不仅给予听觉艺术的艺术美感以持久性,还带有对于人物性格的理解。例如,“麒派”艺术的程式美感尤为突出,在唱念上有着明显的特点,嗓音沙哑、讲究喷口、念白清晰、咬字顿挫,富有音乐节奏性,语气重音是紧密与节奏结合一起的,直接作用于人物性格的表现上,使戏曲人物表现出刚正不阿、果断刚烈的性格,加上特色的唱腔与做工,并运用合理的戏曲夸张手法,综合表现人物形象。而“马派”艺术在马连良先生的创造下,程式美感个性鲜明,在唱念的艺术处理上也尤为突出。马先生善用鼻腔共鸣,嗓音苍劲醇厚。他在演唱中使用“京音”较多,这也增加了他的唱腔明快的色调,对于“湖广音”及“上口字”运用较少,审美上已经做出了选择,并达到了所需的程式美感,即明快轻盈。马先生的念白也是他表演体系中的重要方面,充分做到了俏美传神,生活气息浓郁,抑扬合度,这种程式美的形成,也是在取舍“京音”与“湖广音”的运用比重上形成的艺术效果,同时结合洒脱端庄,飘逸沉静的做工,形成自己个性鲜明的表演体系,塑造出儒雅、稳重、幽默、机智的人物形象。
可以说,京剧艺术的程式美是一个由表及里的演绎过程,需要深入体会与挖掘,除了以技艺层面为载体外,还包含其他多个层面,需要做多维度探究。
二、个性美
其实,对于京剧艺术而言,很多“共性的”程式化内容中也表现出了个性化的美感。笔者通过“麒派”与“马派”对于《四进士》这同一剧目不同风格演绎的对比,来探讨京剧艺术的个性美。
《四进士》在麒、马两派不同艺术的诠释下,不仅唱腔各异,还塑造了迥然不同的戏曲人物形象,进而展现出具

京剧艺术的审美特征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aena45
  • 文件大小15 KB
  • 时间2018-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