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罗恩病
本词条由好大夫在线 特约专家提供专业内容并参与编辑
朱维铭(主任医师)
南京军区总医院普通外科
科技名词定义
中文名称:
克罗恩病
英文名称:
Crohn’s disease
其他名称:
节段性肠炎(segmental enteritis);克隆病
定义:
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肉芽肿性炎症性疾病,异常的自身免疫可能与发病有关。
应用学科:
免疫学(一级学科);免疫病理、临床免疫(二级学科);自身免疫病(二级学科)
以上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
百科名片
克罗恩病:一种消化道的慢性、反复发作和非特异性的透壁性炎症, 病变呈节段性分布, 可累及消化道任何部位,其中以末端回肠最为常见,结肠和肛门病变也较多。本病还可伴有皮肤、眼部及关节等部位的肠外表现。克罗恩病虽为良性疾病,但病因不明,至今仍缺乏十分有效的治疗手段。
西医学名:
克罗恩病
英文名称:
crohn’s disease, CD
所属科室:
内科- 消化内科
发病部位:
消化道
主要症状:
发热,恶心
主要病因:
病因不明
多发群体:
青年女性
传染性:
无传染性
目录
疾病介绍
流行病学
发病原因
临床表现
诊断鉴别
疾病治疗
疾病预后
展开
疾病介绍
流行病学
发病原因
临床表现
诊断鉴别
疾病治疗
疾病预后
展开
疾病介绍
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 CD) 于1932 年由Crohn、Ginzterg 和Oppenheime 最早描述,曾被称为“局限性肠炎”、“节段性肠炎”、“慢性肠壁全层炎”等。1973年,世界卫生组织医学科学国际组织委员会将该病定名为克罗恩病。它是一种消化道的慢性、反复发作和非特异性的透壁性炎症, 病变呈节段性分布, 可累及消化道任何部位,其中以末端回肠最为常见,结肠和肛门病变也较多。[1-2]
流行病学
克罗恩病在欧美发病率较高。美国的发病率及患病率大约为5/10万人口和90/10 万人口,且种族差异较明显,黑人发病仅为白人的1/5。我国发病数较少, / /10万人口,但有逐渐增高的趋势。[2]
发病原因
目前认为克罗恩病是一种由遗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终生性疾病,具体病因及发病机制迄今未明。大量研究证明吸烟可增加克罗恩病的患病和复发危险。而一些潜在的环境因素亦可激发克罗恩病的发生。精制糖已被确认是不利因素。产期也可作为一种刺激因素而使一些孕妇于产后发病。[1]
临床表现
疾病症状
克罗恩病起病隐袭,早期常无症状,或症状轻微,容易被忽略。从有症状到确诊,一般平均1~3 年。病程常为慢性、反复发作性,多见于青年人,女性略多于男性。
其症状包括发热、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排便困难、脓血便、里急后重等消化道症状,严重时可出现消化道梗阻、穿孔、腹腔脓肿、肠瘘、出血、甚至癌变;进行性消瘦和营养不良的发生率相当高,儿童和青少年患者可出现生长发育迟缓;皮肤、眼部、口腔、骨骼关节、肺部、肝脏、胆道等肠外表现也较多见。
阵发性痉挛性腹痛是该病最常见的症状,随着病程进展可表现为持续性钝痛,回肠病变常出现右下腹痛,进食后可加重,常易被误诊为急性阑尾
克罗恩病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