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本段|回到顶部简介
前列腺特异抗原(PSA)被认为是前列腺癌首选的血清学指标,由前列腺上皮细胞分泌。血清中PSA浓度增加提示前列腺发生病理变化,包括前列腺癌(PCa)和前列腺良性增生(BPH)。
在美国,50岁以上的男人每年被要求检测两次PSA从而大大提高了前列腺癌早期发现机会并降低了恶性转移率。故PSA被认为是前列腺癌首选的血清学指标。
编辑本段|回到顶部概述
前列腺特异抗原是前列腺癌最敏感的肿瘤标志物,在判断前列腺癌体积时要优于前列腺酸性磷酸酶(PAP)。但在诊断前列腺癌的特异性方面不如后者。在良性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炎症时,PSA也可增高。但PSA在目前仍是前列腺癌诊断、临床分期、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
近期研究表明,PSA速率、PSA密度、PSA随年龄变化范围三项,在临床应用中更有实际意义。
(1)PSA速率即连续观察血清PSA浓度的变化,前列腺癌的PSA速率显著高于前列腺增生和正常组。。因此PSA速率可区分早期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症。
(2)PSA密度(PSAD) 即血清PSA浓度与前列腺体积的比值。当PSA浓度轻度升高,而前列腺体积小时,也提示前列腺癌的存在;当前列腺体积大时,虽有PSA的升高,也可能只是良性前列腺增生。当患者PSA在正常值高限或轻度增高时,用PSAD可指导医师决定是否进行活检或随防。
(3)各年龄组PSA值范围正常血清PSA的浓度随年龄而增加,将年龄因素和PSA浓度综合考虑,更容易在年轻病人中早期发现前列腺癌。
编辑本段|回到顶部存在方式
血清中PSA有两种存在方式。其中大部分PSA与抗糜蛋白酶形成复合体,即结合的PSA(),只有极少部分以游离形式存在。目前,临床上测定PSA主要指的是总PSA(tPSA)。它应包括结合的PSA()和游离PSA(fPSA)。
1、血清中总PSA水平受诸多因素影响,包括患者年龄、前列腺大小、前列腺炎、尿潴留、前列腺癌前病变等。目前,医学界在检测PSA时,公认的是“等克分子”检测技术,也就是使用针对同一抗原不同作用位点的捕捉及示踪单克隆抗体。且在作用位点不会因为与抗糜蛋白酶结合而被遮蔽。这样才能准确捕获样品中全部PSA抗原。
2、由于结合的PSA是血清中PSA的主要部分,且随着总PSA浓度的增加,其比率明显增高。而游离PSA增高比率则不明显。利用这一现象,临床上开始同时检测tPSA和fPSA,并计算fPSA∕tPSA的比值,以提高PSA检测在诊断“灰区”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所谓诊断“灰区”是指PSA水平在正常值(4μg/L)和前列腺癌临界值(10μg/L)之间的区域。在这一区域水平内的患者在临床上属于应特别关注和鉴别的患者群。据大多研究结果,在诊断“灰区”,前列腺癌患者与前列腺良性增生患者总PSA差别无显著意义(P>);而fPSA∕tPSA的比值,其差别则有显著意义(P<)。假阴性率仅为3%。
3、据国内外大多研究报告,正常人血清tPSA<4μg/L,fPSA<1μg/L。fPSA∕,而前列腺癌fPSA∕。∕tPSA比值的上限判断值,
前列腺特异抗原(PSA)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