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檀文集.txt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307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07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071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德勤全球和亚太区高管最近就科龙事件所发表的声明,显示出的傲慢令人无法容忍。也许,德勤高管在进行了调查之后,会觉得类似于科龙这样的乌龙事件是本土化过程中无法避免的代价,但市场有理由据此作出判断,德勤不具备与其名声相符的责任心。一个理智的人知道无法避免一辈子不犯错,但会用经验与外部制度约束自己,尽可能少犯错误,而一个像德勤高管所说的拥有“共同价值观”和“共同准则”的企业,还会带行业的自律水准。但德勤此次文过饰非的做法,既不成熟,也不明智,更缺乏责任感。德勤的关键性结论有二:第一,科龙事件是一个串通舞弊现象,即一伙人(可能是公司内部,也可能包括公司外部的人)联合起来欺骗股东,也包括欺骗审计师。因此,德勤受到科龙伪造数据的蒙蔽,是受害者。第二,德勤中国公司的管理层对 2004 年科龙财务报表出具保留意见,体现了审慎的精神,德勤的中国合伙人值得赞扬。正是德勤辞去审计顾问职务,才让监管层开始注意到这个公司。按此逻辑,德勤恐怕认为中国的监管层或者科龙的股民还应该感谢他们,这恐怕是高烧未退的呓语。德勤是否受到蒙蔽,专业素质如何,有事实为证。据科龙事件后毕马威的调查报告显示,从 2001 年 10 月 1 日至 2005 年 7 月 31 日期间,科龙电器及其 29 家主要附属公司与格林柯尔系公司或疑似格林柯尔系公司之间进行的不正常重大现金流出总额约为 亿元,不正常的重大现金流入总额约为 亿元;调查期内涉及的不正常重大现金流共达 亿元。在为科龙出具保留意见的 2002 年和 2004 年,德勤出具保留意见的事项均与科龙的现金流无关,换句话说,德勤没有发现上述高达数十亿的不正常现金流。毕马威的这次调查只涉及科龙及其 29 家主要附属公司的重大现金流向问题,要求这些科龙公司设立了账户的相关银行,重新打印了调查期间内的全部银行对账单进行核对,就发现了如此重大的问题。如果说德勤的专业水准与毕马威不相上下,那么,德勤一再强调的自己的内控机制与价值观体现在何处?从科龙事件中我们并没有看出他们自诩的专业性与责任感。也许德勤的意思是说,与中国的众多审计机构相比,他们的责任感还强一些,起码他们主动辞去了审计顾问职务。但这是可笑的类比。首先,一个国际知名的审计机构堕落到与“不做假账”为座右铭的审计机构为伍,并不值得大肆炫耀;其次,德勤辞去职务的时候,科龙已经坐在火山口上,他们并不是保护股民利益的英雄,而是见机行事的机会主义者。有一样是确实的,即德勤从科龙收取的 1300 万元的高额服务费用,并未换来等值的服务。看来,在日本付出的 2 亿多元的惨重代价并没有让德勤长记性,或许是因为损失过于惨重,才学会了尽量推卸自己的责任?现在所有人都在等待证监会的结论。从以往的判例或者处罚来看,没有证据表明德勤将会受到重罚,笔者也向来不赞成在情绪的作用下,突破法律边界,对某个市场主体进行歧视性的处罚,任何一种经营主体都应在公平的法律环境与现代法治的价值观下进行竞争。引进外资企业的经验之一就是,某些企业的本土化非常迅速,并且其公关能力由于有经济实力作后盾,更在国内一般公司之上。此次德勤在博鳌毫无愧疚地侃侃而谈就是例证,德勤在中国的合伙人的背景也值得玩味。但是,如果这些世界知名企业只能提供与本土中介相同的服务,有关部门就应该坚决取消他们的特权,让他们与台上竞争,使服务费用降到本土公允水准。这也是公平竞争的要义。中国股市是否会成为寄生市场(2006-05-17 03:14:25)转载中国股市是否会成为寄生市场时间:2006 年 05 月 12 日如果把中国股市比作寄生生物,那么,寄生的附着物就是那些资源型企业、房地产等市场投机热点。这个生物寄生在上市公司的大股东身上,希望他们有朝一日能良心发现分羹给国内中小投资者,寄生在源源不断涌入的资金身上。股市的全线飘红似乎给了股市悲观论者当头一棒。那些认为公司的基本面向好才是股市发展的支撑力量的人是否就应该哑口无言?可是不,仍有许多业内人士在提醒疯牛狂奔的风险,其中包括在中国资本市场翻云覆雨的中金公司的经济学家。甚至一个长期唱多乐此不疲的朋友,面对贷款炒股卷土重来也大呼狼来了。可不,狼与牛一起来了,只不过,这次狼外婆戴上了股改之后的小红帽,冒充良民了。但赚钱者已经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讥笑提醒者是踏空一脚的酸葡萄。支撑股市有两大要素,一是优质企业,二是源源不断的资金。前者是根本,后者可收突袭致胜之奇效。股市走牛表面上看是依靠资金带动资金入市,形成羊群效应,但如果缺少优质企业,羊群总有一天会觉醒。这次股市上涨,个股表现虽然不同,但那些多多少少与垄断沾边的资源型企业、大型国企仍然是领跑者。可以说,只要中国的经济结构不变,股市的结构也就不会变。因此,所谓有效率的市场也就成为垄断企业的单边效率,众多的中小股民

叶檀文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07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jiaxidong_01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