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经济发展模式的比较
李婷婷
100114311
近年来,随着中国和印度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国际地位的提升,有关中印比较
的学问已成为国际显学。中印比较问题的核心实际上是谁的发展更具有可持续
性,谁更具有发展潜力。
中印经过长期摸索, 分别找到了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发展模式各不相
同。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的主要特征是制造业驱动,伴随着国内高储蓄、
大规模基础设施投资、 境外直接投资和外贸扩张, 是一种兼顾内需和外向的发展
模式。在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当中, 财富的积累大多数集中在银行, 然后为政府
和国有企业所运用, 其实包括税收在内, 同样也为国有企业所用。 所以中国的经
济增长模式, 集中了社会上的绝大多数资源, 做了大多数政府想做的事情, 这可
能让世界大多数国家的政府所羡慕。 不过, 恰恰是集中运用了社会资源, 这种发
展模式的公平性以及必要性也就大成问题了。 而印度的发展模式较为独特, 是具
有印度国情特点的发展模式,自独立以来采取“混合经济体制” , 20 世纪 90 年
代以来实行了市场化的经济体制改革。 后一种模式以具有潜在优势的服务业为基
础,更利于本土私人企业发展。特别是印度的司法、金融体系比较健全。整体软
环境好是印度最主要的优势。 这种制度重消费而非投资、 重内需而非出口、 重服
务业而非制造业、 重高新技术产业而非劳动密集技术含量低的工业, 这种方式使
印度经济对全球经济不景气冲击的抵抗力较强, 表现出比较强的韧劲和经济平稳
增长的长周期性。
好,现在来说说中性以及必要性的大问题。 必要性的
问题指的是, 很多时候, 政府想做的事情其实是不必要的, 老百姓称之为“面子
工程”, 但中国这样的事情做了相当不少。 虽然没影响经济增长, 但影响了财富
的进一步积累。 纽约这个城市有钱吗 ?它要修一条地铁, 从 1929 年一直讨论到今
天才决定修, 不是没钱,而且钱要用到最有价值的地方。 公平性的问题同样严重,
资源的集中使用, 显然只能满足少部分群体的需要。 比如国有企业集团, 用掉了
最多的社会资源,这个项目、那个项目,大多数都是国有的,别人沾手很困难,
大多数情况下要经过二手的灰色渠道, 才能分一杯羹。 但国有企业并不是支柱产
业,而是霸权产业,他们在社会当中的重要性,完全是人为制造出来的,比如中
国的石油巨头们。他们创造的就业机会最少,创造的失业机会最多 ; 他们总是声
称有交税多,但实际政府项目的资金哪个不是来自于全社会的税收 ?所以他们用
掉的,远远多于他们所缴纳的。 就是这样的一个群体, 当国家和社会需要他们做
出一些贡献的时候, 他们却还加以拒绝。 比如现在的石油巨头们拒绝跟随国际油
价下调油价就是一例, 他们才不在意全社会物价总水平呢, 他们才不在乎老百姓
的账单以及中国中产阶级的逐渐消亡。
与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相比, 印度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率的确有值得称道的
地方。为了说明问题, 我在这里引用一些人士以及世界银行过去的一些数据。 世
界银行专家公布的有关印度经济状况的报告中指出, 印度经济增长是“符合穷人
的利益的经济增长”。 这份报告让人震撼的地方在于让人们知道, 有一种经济增
长模式叫做“符合穷人利
中印经济发展模式的比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