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八股文,是明清科举考试中的一种文体,而戏曲是一种传统的文学艺术形式,二者在
内容和功能作用上均不相同。然而由于八股文和戏曲剧本在文体上均具有“代言”的特征,
且明代的一些戏曲作家和理论家在八股文创作上同时也享有盛名,因而对于二者之间关系的
产生便有了客观的基础和必然性;而在明清科举取士的背景下,二者的关系又具有某种夸张
和附会的特点。我们通过对八股文与戏曲关系的梳理和分析,对二者关系产生的必然性和附
会性有了客观的认识。
关键词:八股文 戏曲 代言 关系
八股文,是明清科举考试中的一种文体,而戏曲是一种传统的文学艺术形式,从文体的
角度来说,八股文和戏曲剧本在内容和功能作用上均不相同。然而由于八股文在创作上具有
“代言” 的特征―― “代古人语气” ,这一特征与戏曲――尤其是元杂剧和明清传奇, 在叙事
上“代言”的特征具有相通之处;而明代的一些戏曲作家和理论家,比如汤显祖和吴伟业,
在八股文创作上又享有盛名,因此在科举取士和科举对文学具有强烈影响的背景下,八股文
与戏曲之间关系的产生和发展,又具有某种夸张和附会的特点。我们通过对八股文与戏曲关
系的梳理和分析,对二者关系产生发展的必然性和附会性有了一个客观而清晰的认识,这种
客观而清晰的认识,不仅有助于理解八股文和戏曲在明清文学史上的发展过程,而且对认识
科举与文学之间的影响关系也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
一、八股文与戏曲的相通之处
以经义试士,始于北宋王安石对科举制度的变革,其后经过在南宋和元代的发展,其文
体逐渐走向格式化和规律化, 清初的顾炎武认为: “经义之文, 流俗谓之八股, 盖始于成化以
后。股者,对偶之名也。 ”由是而言,八股文形成于明代成化、弘治之时,并且对偶是其特征
之一。那么,除了具有对偶特征之外,八股文还有什么特征呢?《明史 ?选举制二》记有云:
“其文略仿宋经义, 然代古人语气为之, 体用排偶, 谓之八股文。 ”以此而言,“代古人语气”
和“排偶”也是八股文的特征。事实上,对偶仅仅是八股文的修辞特征,而“排偶”就是兼
对偶与数股排比而言。钱锺书先生尝以“以俳优之道,挟圣贤心”论八股文,又道: “其善于
体会,妙于想象,故与杂剧传奇相通。 ”钱先生此处所说的,就是八股文的“代言”特征,即
“代古人语气” 。
戏曲,是一种重要的文学艺术形式, 其渊源最早可以追溯至原始社会的巫术活动和仪式。
据笔者所知, 最先使用 “戏曲” 一词的是宋元之际的刘埙, 刘埙在《水云村稿 ?词人吴用章传》
中提出了“永嘉戏曲”一词,然而直到近代的王国维始对“戏曲”做了详细的论述和界定。
王国维先生在《戏曲考源》中说道: “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 ”王国维先生并认为,有
歌舞而不演故事,或者演故事而无歌舞,均非戏曲,如先秦的“俳优” 、汉代的“百戏” ,乃
至于唐代的“参军戏” ,皆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戏曲,只有到了金元“院本”和“杂剧” ,始可
以谓之戏曲。 尤其是元杂剧的出现, 是戏曲发展上史上的一大进步, 王氏谓:“元杂剧之视前
代戏曲之进步,约而言之,则有二焉 ,, 其二则由叙事体而变为代言体也。宋人大曲,就其
现存者观之,皆为叙事体;金之诸宫调,虽有代言之处,而其大体只可谓之叙事。独元杂剧
于科白中叙事,而曲文全为代言。虽宋
八股文与戏曲关系考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