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脉教育公正
浙江师范大学 徐高虹
摘要 :我国教育领域的不公正现象, 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个不可忽视的严峻问
题。只有正确理解教育公正内涵, 找出影响教育公正的内因, 才能寻求改善和发展教育公正
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公平 公正 教育公正 社会公正
在社会教育关系中实现公正, 历来是教育家、 思想家和政治家们竭力倡导的价值目标和
籍以发挥著述的传统领域。 教育公正与否是人们生存和发展机会平等与否的前提条件。 对于
国家来说,教育是否公正会影响未来的国民素质,影响国家的发展和前途;对于个人来说,
教育是否公正会影响他的一生,影响他在社会阶层中所处的位置,并进而影响到社会稳定、
和谐与进步。 因此改善和发展教育公正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我们只有正视问题、 正视差
距才能寻求解决的有效途径。
一、教育公正的内涵
公正是人类的始终追求。但何谓教育公正 ?众说纷纭。
教育公正的内涵与教育公平是有区别的。 在现实生活中, 人们将公平与公正混为一谈的
做法必然降低公正理念的层次, 从而造成有关公正问题的不准确理解。 笔者认为, 要正确把
握教育公正的内涵,必须把握好以下几点:
1、所谓“教育公正” 是指公正的根本要求在教育关系和教育过程中的实现, “教育公正”
的核心是公正。 所谓公正是指一种社会关系状态及人的价值信念。 它侧重的是社会的 “基本
价值取向”,并且强调这种价值取向的正当性。现实的“价值取向” 、“道德标准”是衡量公
正的尺度或具体内容。 公正总是相对于具体的社会情境而言的, 绝对的形而上的公正是不存
在的。 由于不同时代、 不同人群的基本价值取向及道德标准的不同, 因此对公正的理解也会
不一致。正如博登海墨所言: “公正有一张普洛透斯似的脸, 可随心所欲地呈现出极不相同
的模样。当我们仔细辨认它并试图解开藏于其后的秘密时,往往会陷入迷惑。”
2、教育公正的内涵主要包括教育制度的公正、 教育资源配置的公正、 教育投入的公正,
1
每个人受教育的权利公正等。 从教育发展的历史来看, 机会均等是实现教育公正的重要手段,
表现为这样几个方面: 一是教育起点机会均等, 强调入学机会与求学条件均等; 二是教育过
程机会均等,教育过程不区分性别、种族、贫富、地区的不同;三是教育结果的均等,每个
学生都能均等地利用社会提供的教育机会,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3、教育公正属于社会公正的范畴,实现教育公正直接关系到社会公正的实现。教育公
正的实质就是教育服务于社会和谐进步。 在当前情况下, 空谈教育公正没有多大意义。 但是
通过教育公正推进社会公正, 则是政府体现其公共性的最佳切入点。 如何把公共教育资源送
到最需要的人群中, 尤其在教育投入不足、 公共教育资源有限的情况下, 如何以较小的投入
创造最大限度的公正,这应该是亟待教育部门反思的首要命题。
4、教育公正不仅仅是社会公共生活所必须遵循的一种原则,更是一种在实践中运行的
过程。 罗素曾谆谆告诫: “对于是否让所有的人都享有接受最高等教育机会的问题, 我甚为
怀疑, 而在目前立刻办到这一点显然是不可能的, 因此生硬地贯彻民主原则, 可能导致的结
果是无论谁都与这种教育无缘。 倘若采纳这种意见, 必将使科学进步遭受重创, 并且使得
把脉教育公正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