Ξ
Π 2 2 2
第 19 卷第 2 期苏州铁道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Vol. 19 No. 2
2002 年 6 月 Journal of Suzhou Railway Teachers College(Social Science) J un. 2002
木渎春秋吴城遗址的发现及其意义
Ξ 2 2 2 2
叶文宪
(苏州科技学院历史系,江苏苏州 215009)
摘要: 2000 年至 2001 年,苏州博物馆考古队在苏州西南的木渎一带发现了一座春秋晚期的城
堡遗址,它应当就是阖闾时伍子胥所筑的吴国都城。木渎春秋吴城遗址的发现,对于研究阖闾的都
城位置、汉代吴郡的位置和探索战国秦汉之间吴地所发生的巨大变迁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春秋;吴国;都城;苏州;木渎
中图分类号: K291 297. 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394X(2002) 02 0007 03
一、木渎春秋吴城遗址的发现新华村城墙比五峰村城墙窄 5 米左右,但是夯层比
较平整,土质是比较纯净、粘结度又高的黄泥,整个
1989 年苏州博物馆馆长钱公麟先生就曾著文
城墙显得做工考究。城墙北侧 15 米有城河,城河宽
考证,现在的苏州城始建于汉代,春秋后期的吴国都
20 —35 米、深 1. 5 —3 米,河中出土少量春秋晚期的
城即阖闾时伍子胥“相土尝水,象天法地”所筑的城,
印纹硬陶片。考古队领队张照根认为,此处很可能
不在现在的苏州古城区,而是在以灵岩山为中心,东
就是吴王宫城的城墙。[2 ]
起七子山西麓,南缘尧峰山、清明山、香山,西抵穹窿
山,北依五峰山、大焦山这样一个群山环抱的范围之二、发现木渎春秋吴城遗址的意义
[1 ]
中。文献中关于苏州城的记载最早见于东汉袁康、
2000 年冬天,苏州博物馆的考古工作者在这一吴平的《越绝书》和赵晔的《吴越春秋》,两千年来人
范围内进行了实地考察,果然在田野上发现了断断们一直以为春秋吴国的都城就在今天苏州古城区,
续续分布的一些长条形土岗,这些土岗绵亘十余华城里城外的地形地名被说得头头是道,两千年来几
里,残高 2 - 4 米不等,它们围成一个大致呈长方形乎无人怀疑。然而近几十年来曾经几度发掘过苏州
的圈子,其间还散布着许多应当与建筑物台基有关城墙,在城墙下却只能挖到唐代和汉代的城根,不见
的方形土墩。有春秋的根基,这实在令人生疑。而且城西越来溪
2001 年春天,考古队在灵岩山西麓藏书镇五峰两边有吴城和越城遗址,可是吴城在溪西,越城在溪
村开始进行发掘,解剖了一段城墙,城墙面宽达 20 东,如果当年的吴国都城在今天苏州古城区,那末它
余米,残高近 4 米,夯土十分坚硬,要用十字镐才能们的方位正好反了,也实在让人费解。因此,钱公麟
挖动,城墙剖面上夯层清晰可见,夹杂在城墙土中的先生两篇论文的发表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了
皆为春秋时代的陶片和石器残片,证明此处确为春很大的反响,可惜当年未从地下把吴城遗址挖出来,
秋时期的城墙。接着考古队又在城墙外侧勘明了沿没能凿破鸿蒙。
城墙走向的护城河,河宽约 30 米,深度达 1. 5 米。这次在木渎发现的春秋古城遗址解开了一个蒙
然后考古队在木渎新华村又发
木渎春秋吴城遗址的发现及其意义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