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奥运会残奥会为契机全力打造无障碍建设城市
北京市规划委员会
近年来,我市以筹办奥运会和残奥会为契机,城市无障碍设施建设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城市无障碍环境有了显著的改善。无障碍建设工作的推进,对建设宜居城市和构建和谐社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下面简要汇报一下残奥会场馆及城市无障碍设施建设的情况。
一、我市近年来无障碍设施建设和改造工作概述
我市无障碍设施建设和改造工作始于上世纪80年代。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我市无障碍设施从无到有、从点到线、从线到面,在不断试点和探索过程中有了很大的发展。
(一)我市无障碍建设的发展进程
1985年,我市对王府井等4条繁华街道进行了第一批无障碍改造;1991年在蓝靛厂修建了我市第一条盲道;1993年由首规委办、市计委、市建委、市市政管委、市民政局、市残联等单位联合发布了《关于执行<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 的通知》;1995年至1997年我市与联合国亚太地区经济和社会理事会合作,;1998年,在国家行业标准《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的基础上,我市出台了《<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 实施细则》。在2001年-2004年开展的全国创建无障碍建设示范城市的过程中,我市各有关部门和区县政府及社会各有关方面共同努力,建设和改造了一批无障碍设施。
2005年,我市被国家有关部门评为“全国无障碍设施建设示范城”。
(二)无障碍设施建设和管理的法制建设
2004年5月16日《北京市无障碍设施建设和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实施,这是目前全国唯一一部促进城市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地方法规。《条例》规定了无障碍设施建设和管理的主要内容,明确了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单位的责任与义务,对无障碍设施建设的规划、设计、施工、监理、验收、维护、管理等都提出了具体要求。
今年5月22日,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审议了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北京市无障碍设施建设和管理条例>实施情况的报告》。《审议意见书》认为,《条例》实施四年来,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举办奥运会和残奥会为契机,严格执行条例规定,建立了无障碍设施建设和改造联席会议制度,逐步完善无障碍设施建设标准和规范,探索建立了无障碍监督工作形式,加大了对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宣传力度,我市无障碍设施建设水平得到较大提升,建设和改造水平居于国内先进行列。特别是建设了国家体育场、国家体育馆、北京大学体育馆等一批奥运会残奥会场馆无障碍精品示范工程,为奥运会残奥会的举办提供了较好的无障碍环境。
(三)建立和完善我市无障碍设施建设和改造工作机制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无障碍建设工作。2006年9月和2007年9月,市政府两次召开市长专题会议,专题研究本市无障碍设施建设工作。2007年12月,市政府召开了全市无障碍设施建设和改造工作会议,对本市开展无障碍设施建设和改造工作以来的工作情况,进行了认真总结,进一步提出了对奥运前后本市无障碍环境建设的明确要求。
《条例》规定,市人民政府对本市无障碍设施建设和管理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区县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无障碍设施的组织建设、改造和监督管理工作。2005年,市政府建立了由市规划委牵头,市建委、市市政管委、市交通委、市民政局、市残联等相关部门参加的市无障碍设施建设和改造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坚持每年制定和实施《无障碍设施建设和改造年度计划》,统筹协调城市运行方面无障碍设施建设和改造工作。根据工作分工,奥运会残奥会场馆及相关设施无障碍建设和改造工作的责任单位为市2008工程建设指挥部办公室。逐步形成了职责分明,统一协调,齐抓共管,相互合作的工作机制。
奥运期间,我市在奥运会残奥会运行指挥部工程设施保障组下设立了以市无障碍设施建设和改造工作联席会议为主体的无障碍设施工作组,统筹奥运会和残奥会场馆设施和城市运行保障方面的无障碍保障工作,确保了奥运期间无障碍工作全面正常地运转。这一工作机制,为统筹我市无障碍建设和管理资源,以及保障重大活动的顺利进行积累了宝贵经验。
(四) 有计划地推进城市无障碍设施建设和改造工作
按照《条例》的有关规定和市政府确定的《市政府奥运会前重点工作倒排工期折子工程》,我们把2005-2008年的无障碍设施建设和改造任务,逐年进行细化、分期制定年度计划,挂账督办,并向社会公布,接受监督。
在做好奥运会和残奥会场馆无障碍设施建设和改造工作的同时,在城市运行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加快了交通无障碍设施建设。包括首都机场、轨道交通、大容量公交线路的无障碍改造;配备无障碍公交车,开辟无障碍公交运营专线,对大型公交枢纽进行无障碍设计和改造,对火车站和省际客运站进行无障碍设施改造。
以奥运会残奥为契机全力打造无障碍建设城市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