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我眼中的萧红.doc


文档分类:通信/电子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解读萧红
一个时代的骄子,一个命运的弃儿,在一个满目苍痍的年代,从东北呼兰走出来的女子,有着李清照的才气和不幸,不同的是她更多了一份责任和道义,深刻的笔触动着灵魂深处的创伤,寻找着治愈的良药。
三十一个春秋,对于一个人的生命而言太短暂了,还未结果就枯萎了着实可惜,但萧红却不仅开出奇艳的花朵,还结了丰硕的果实,作为民国四大才女之一的她,当之无愧!
三次失败的婚姻,却是她质的三次飞跃,《生死场》、《呼兰河站》、《民族魂》都堪称经典,不幸的人生有着不同的感悟,沧桑的经历造就了她不菲的成功,“30年代的洛神”书写着她的传奇。
她生命中的第“一个”男人萧军,把她带到了文学创作的这条道路上来,给她的灵魂带来一片悸动,却给她的情感带来挥之不去的痛;鲁迅先生的出现,给了她创的动力和方向,代表她创作高峰的《生死场》就是在这一时期发表的,在鲁迅的热情帮助下,萧红到上海后写的第一个短篇小说《小六》很快就在《太白》上刊出,之后又确立了她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端木蕻良是陪伴她在颠沛流离中走过最后时光的人, 抗日战争的爆发,使她忘记了情感的的痛,积极投身于如火如荼的抗日文学的战壕,激发了她的创作欲望,《天空的点缀》、《失眠之夜》、《在东京》
、《外二章:窗边、小生命和战士》,都是在这一时期创作的。
1936年7月16日,为了逃避情感的困惑她远避日本,萧红过着寂寞、孤独的日子,但她还是写出了《王四的故事》、《牛车上》、《家族以外的人》等一些作品,异地他乡再多的创作只不过是为了暂时的忘记痛而已,每每想到此,我都有灵犀相通之感,心不免隐疼。鲁迅先生的去世更是给她深沉的悲痛,《拜墓诗——为鲁迅先生》就是她在日本为鲁迅先生写的。之后在回国后的一段日子里,她还写了很多关于纪念鲁迅先生的文章,师徒之情,让人涓然泪下。
1942年,正是抗日战争爆发的前一阶段,正是创作抗日题材作品的黄金时期,对于一个作家而言,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年代,看看那时期的矛盾、老舍、巴

我眼中的萧红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镜花流水
  • 文件大小30 KB
  • 时间2018-10-18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