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亚洲_刘玉弦_雷电颂屈原(约前340—约前278),我,字原。战国时楚国人。初辅佐怀王,做过左徒、三闾大夫。主张彰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后遭谗去职,迭遭放逐。至首都郢为秦兵攻破,遂投汨罗江而死。后世所见屈原作品,皆出自西汉刘向辑集的《楚辞》。这本书主要是屈原的作品,其中有《离骚》《九歌》《九章》等。
端午节的由来你知道吗?
雷电颂
郭沫若
屈原》写于1942年1月,这时正值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也是国民党反动统治最为黑暗的时候。半壁河山沦于敌手,蒋介石集团消极抗日,并且悍然发动“皖南事变”,大肆屠杀爱国抗战的军民,掀起反共高潮。郭沫若面对这样的政治现实义愤填膺,创作了《屈原》,以鞭挞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
时代背景和写作意图
天上的街市
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我想那缥渺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我想那隔河的牛郎织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我想他们此刻,定然在天街闲游。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静夜
月光/淡淡, 笼罩着/村外的/松林。 白云/团团, 漏出了/几点/疏星。
天河/何处? 远远的/海雾/模糊。 怕会有/鲛人/在岸, 对月/流珠?
“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着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然此女登墙窥臣三年,至今未许也。……”
《登徒子好色赋》
细读研讨
抒情主人公通过呼唤风、雷、电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风雷电象征人世间追求正义、光明的变革力量。对风雷电的呼唤与歌颂,表现了诗人对黑暗世界的强烈愤懑和摧毁黑暗的热望,也表达了诗人对光明未来的热烈追求 。
关于象征:它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种重要表现手法,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被象征的本体)
风雷电
洞庭湖、东海、长江
有形的长剑、无形的长剑
土偶、木梗的群像
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
人民群众
屈原的佩剑;坚定的信念
无德无能、欺民惑众的官僚统治集团
举例说说课文使用了哪几种修辞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风雷电”的形象象征了人世间追求正义、光明的变革力量。
“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啊,这宇宙中的伟大的诗!你们风,你们雷,你们电,……你们都是诗,都是音乐,都是跳舞。”这些语句,兼用拟人、呼告、排比;
“电!你这宇宙中最犀利的剑呀!”运用比喻,热切地向往和赞美风、雷、电这种自然界的伟力;而“你,你东君,你是什么个东君?”“你,你这土偶木梗,你这没心肝的,没灵魂的,我要把你烧毁,烧毁”等语句兼用反复、排比、反问,无比愤怒地斥责恶神。
作用:直接有力地抒发了爱憎的感情,好像是“生之颤动,灵之喊叫”,达到了最大限度的抒情效果,往往能感人肺腑,撼动人心。句子本身又具有诗的形式美和节奏感,增强了语句的气势,琅琅上口,铿锵有力。
新亚洲 刘玉弦 雷电颂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