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的国鸟 —琴鸟
琴鸟是琴鸟属的两种鸟的通称,即华丽琴鸟和艾伯氏琴鸟。
基本介绍
琴鸟生活在澳大利亚东部桉树林中,有大琴鸟、华丽琴鸟和艾伯特亲王琴鸟三种。雄琴鸟的羽毛非常美丽,十六根尾羽向前展开,形似一把七弦琴。不论是雄是雌,琴鸟都非常善于模仿各种自然及鸟类的声音,但雄鸟更强一些。雄大琴鸟为炫耀自己所占领地并吸引异性,常就地取材,用林地上的废物堆成小丘,作为自己表演的舞台。然后它自己在台上展尾开屏,大声鸣叫,载歌载舞。一只雄鸟要占方圆几百米的领地,这样的舞台它可以建上10多个,并轮流去表演一番。琴鸟不但美丽壮观,且能歌善舞。它不但能模仿各种鸟类的鸣叫声,还能学人间的各种声音。如汽车喇叭声、火车喷气声、斧头伐木声、修路碎石机声及领号人的喊叫声等。歌声婉转动听,舞姿轻盈合拍,是澳洲鸟类中最受人喜爱的珍禽之一。澳大利亚还把它定为国鸟。
名称由来
1798年2月,有几位探险家到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山区去寻找一种传说中美丽的鸟。他们不知翻过多少山头,穿越多少密林,终于,一位探险者捕获了一只美丽而不知名的鸟。这只鸟全身羽饰金黄,像披着一件丝绸锦衣。它的尾羽非常发达, 米,并缀有白斑和美丽的V 字型赭斑,其余14根尾羽,在每根长长的羽轴两侧生着细丝状的羽片。这种鸟大小似公鸡,脚十分强壮。因此,探险者们认为它就是他们要找的山区雉。这一发现引起不小的轰动,科学家们开始研究这种鸟。研究后发现,这种鸟的外形很像雉类,如体形大小相近,腿粗壮,有发达的脚趾和长而直的爪,但是它们身体的内部结构不同。这种鸟有一个原始的鸣管和一条较长的胸骨,说明这种鸟更像是鸣禽。但是,这种鸟锁骨退化,而且尾羽共16根,这又跟鸣禽不同。因此,鸟类学家们认为,所谓的山区雉是一种很独特的鸟,跟鸡形目的雉类毫无关系。最后,经过反复争论,暂时把这种鸟归人雀形目,独立形成一个科。这种鸟羽饰华丽,炫耀时尾羽展开,很像七弦琴。因此,鸟类学家把它定名为琴鸟,它所属的科叫琴鸟科。
外形特征
琴鸟是琴鸟属的两种鸟的通称,即华丽琴鸟和艾伯氏琴鸟。体型较大,通体浅褐色。雄鸟有长达70厘米,,最外侧的尾羽先端外卷成弧形,上缀金褐色冠状斑,边缘黑色,一侧银白色,另一侧有多数金褐色的新月形斑纹,构成“琴”的两臂;中间12枚尾羽微白色,羽枝稀疏,纤细如丝;还有2枚触角状羽,羽毛等长,金属丝状,窄而硬,微弯曲,相当于琴弦,位于弯曲的两“臂”的中部。琴鸟是雀形类中身体最长的鸟。雌鸟除尾羽外,形似雄鸟。琴鸟的喙坚而直,足健善走,很少飞行。
生活习性
栖息活动于热带雨林、阴暗潮湿的桉树森林、林地和蕨类沟壑。大部分时间在树上栖息,夜间下到地面上活动。
澳大利亚的国鸟20111123ppt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