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doc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学习内容分析人民版·历史必修·第二册。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二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⑴课标要求: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⑵学科内以及学科间的相互关联及衔接:从专题的角度来看,斯大林模式是苏联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既是对上节课的内容的重新认识,也是下一节苏联改革没有成功的原因的重要铺垫,;从整个经济史的发展角度来看,专题六“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是讲资本主义是如何逐渐在经济生活中加强计划的作用的,而本专题讲的是在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为什么要强调市场的作用,所以专题六和专题七实际上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⑶与生活世界的联系: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历史教育更加关注史能鉴今功能的发挥,从与生活世界的联系看这一段历史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的借鉴作用,可以达到总结苏联经验教训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目的。⑷教材以外教学资源:我国在建国初期搞社会主义建设,也在一定程度上照搬了苏联斯大林模式的许多做法,结果走了很长一段弯路,老人对这一段历史有大概的了解和体验,学生可以从老人的口述中了解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主要表现;学习者分析1、学生在初中已学过有关的知识,这有利于教学的深入和目标的达成。2、高中学生处在信息化时代,思维活跃,个性鲜明,主动参与意识较强,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本课一些基础知识可以通过学生预习解决,突出重点难点的分析。另外,高一学生思维更多还停留在感性层面上,通过历史课堂,要逐步建立起学生的理性思维结构。3、经过高一学年新课程的浸染,绝大多数的学生已经能够初步理解新课程的内涵。在学习的过程中,大部分学生能比较自觉地运用新课程的学习方法,主动对学习内容进行探究,在探究过程中感悟心得体会。4、本单元涉及到的经济学概念较多,深奥的理论枯燥乏味,学生可能将其与政治课混为一谈。笔者认为以上两点是本单元在教学中应该关注的难点。教学目标设定一级目标1、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2、认识“斯大林模式”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3、体会斯大林等苏联领导人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开创性精神。二级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斯大林模式建立的背景及其在经济方面、政治方面、思想方面、文化领域的主要表现,全面评价其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作用。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文本解读、带着问题收集和整理资料进行自主学习,通过小组活动(讨论、辩论和模拟角色、扮演等)进行合作探究,初步掌握“论从史出”“史由证来”及规范表达的基本方法。围绕斯大林模式建立的背景、特点、作用、严重的弊端及以影响等展开讨论,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历史问题。学会归纳斯大林模式的特点和评价斯大林模式。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建设失误的分析,认识到搞经济建设必须遵循经济规律,坚持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不断总结历史经验,借鉴历史教训,树立改革和创新意识。三级目标:(1)基于苏联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措施、特征与结果的了解,初步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这是一个由具体到概括的思维过程,因为斯大林模式是在实行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2)用谈话的方法和史论结合的思路,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农业、工业)、思想等方面理性地归纳“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再从历史条件、功绩现弊端等方面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894280529
  • 文件大小1.31 MB
  • 时间2018-10-18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