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绩
野望
《王绩诗注》
五言律诗
眺望原野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野望
王绩(唐)
王绩( )代( )字( )常居东皋,号( )。绛州龙门人。仕隋为秘书省正字,唐初以原官待诏门下省。后弃官还乡。清高自恃,放诞纵酒,其诗多写饮酒及隐逸田园之趣,赞美嵇康、阮籍和陶潜,嘲讽周、孔礼教,以抒怀才不遇之苦闷。语言朴素自然。也能文。有《王无功集》)。
诗人
东皋子
(约589—644)
唐
无功
作者档案
写作背景
王绩入唐后,以秘书省正字待诏门下省,不久辞官还乡。贞观中出为太乐丞,旋又告归。此诗当作于诗人辞官隐居东皋之时。
首联
皋,水边地。东皋,地名,作者弃官后隐居于此。
薄暮:傍晚,薄,接近。
徙倚:徘徊。
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现出作者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却始终不得志的迷茫、失意情绪。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傍晚在东皋向远处眺望,
译文:
赏析:
“望”字点题,交代地点、时间,人物心情。“徙倚”写出人物内心的苦闷、矛盾,徘徊无依的孤独心境。
用典
叙事兼抒情
独自徘徊而心里无所依托。
颔联
夕阳余晖晕染下,每一棵树,每一座山,都呈现着浓浓的秋意。
译文:
赏析:
写远景、静态,侧重宏观描绘。
互文
写景
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
对偶
(恬淡自然的田园景物,但因作者心绪的原因,都染上了一层忧郁、孤独、清冷的色彩。)
颈联
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
译文:
放牧的人赶着牛群返回了,猎人骑着马带着猎获得鸟兽归来了。
犊:小牛,这里指牛群。
禽:泛指猎获的鸟兽。
颔联:
颈联:
写近景、动态,写人。
对偶
承“望”字,紧扣“薄暮”
白描
尾联
相顾无相识, 长歌怀采薇。
采薇:采食野菜。据《》,商末孤竹君之子伯夷、叔齐在商亡之后,“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后遂以“采薇”比喻隐居不仕。
用典
译文:
举目相望竟没有一个认识的人,我只好吟唱着那首《采薇》,怀念古代隐士伯夷和叔齐了。
首尾呼应
抒情
赏析:
可能是因为仕途的不得志,感觉前途渺茫,所以三仕三隐,寄情于诗酒。
彷徨、孤独、苦闷。
主题概括
这首律诗写的是山野秋景,在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彷徨、孤独、苦闷的情怀。
写作特色
动静结合,情景交融。
朴素清新,流畅自然。
读熟了唐诗的人,也许并不觉得这首诗有什么特别的好处。可是,如果沿着诗歌史的顺序,从南朝的宋、齐、梁、陈一路读下来,忽然读到这首《野望》,便会为它的朴素而叫好。南朝诗风大多华靡艳丽,好象浑身裹着绸缎的珠光宝气的贵妇。从贵妇堆里走出来,忽然遇见一位荆钗布裙的村姑,她那不施脂粉的朴素美就会产生特别的魅力。王绩的《野望》便有这样一种朴素的好处。
理解性填空
1、运用白描,写静态的远景,侧重宏观描绘的诗句:
2、写动态的近景的诗句:
3、交代时间、地点、作者心情的诗句:
4、运用典故,表达作者只好追怀古代隐士,抒发了彷徨、孤独、苦闷的情怀的诗句: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相顾无相识, 长歌怀采薇。
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
12.1王绩《野望》ppt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