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电影《喜福会》看中美文化差异
姓名:徐苏淑 专业:国贸 12 ( 3+1 )学号: 201227920321
【摘要】 根据谭恩美的同名小说改编成的电影《喜福会》给广大观众留下了非常
深刻的印象,也引起了研究者的极大兴趣。电影《喜福会》讲述了从中国内地远赴
美国生活的四个女性以及她们生长在美国的四个女儿之间发生的故事。两代人在生
活环境的转变中受到的文化熏陶迥异。本文针对东西方文化在友谊观、婚姻观、面
子观、家庭伦理观、价值观以及信仰观所存在的差异方面进行了分析,有利于加深
对美国文化的了解,以期对进行国际贸易者在跨文化交际时有所帮助。
【关键词】 《喜福会》 ; 中美文化 ; 差异
广义上讲, 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然而,
我们平时在生活中或是课堂上侧重的是与物质文明相对应的精神文明,即包括社会意识形态以
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这实际上就是狭义上的文化界定。不同的文化具有不完全相
同的价值观和理念。在不同文化的影响下,形成了人们不同的为人处世原则和喜好憎恶,也直
接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及语言运用, 《喜福会》 便是反映这种现象的一部脍炙人口的佳作。 《喜
福会》是美籍华裔作家谭恩美的经典之作,小说一经面世就引起巨大反响,连续九个月稳坐纽
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并获得全美图书奖以及洛杉矶时代周刊图书奖。根据谭恩美的同名小说
改编而成的电影《喜福会》也给广大观众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影片《喜福会》讲述的是四
对母女之间由于成长的背景不同,而在思想、观念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充分体现了东西
方文化之间存在的差异和冲突。 四位母亲在中国的时候遭受了巨大的不幸, 她们抱着无限期望
远渡重洋来到美国。尽管她们在美国生活,然而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已经融入她们的血液以及
灵魂深处,这与她们在美国出生长大的女儿有着非常明显的不同,具体表现在生活方式、思维
习惯、道德观念等方面。本文针对中国文化与美国文化在友谊观、婚姻观、面子观、家庭伦理
观、价值观以及信仰观六个方面所存在的差异进行了深入分析, 有利于加深对美国文化的了解,
以期使进行国际贸易者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更加顺畅。
一、中美文化在友谊观方面存在的差异
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中国人向来非常重视友情。中国人相互之间往往需要比
较长的时间才能成为朋友,一旦变成了好朋友,这种友谊将会伴随终生,于是便有友谊万古长
青的话语。而美国人对于朋友的定义比较随便,并且有比较明显的区分,比如由于工作关系结
交的朋友、同窗的朋友、运动场上的朋友、休闲娱乐的朋友等。与美国人做朋友并不是一件难
事,但是要想和美国人成为挚友、知心朋友却非常困难 ; 美国人十分热情大方、给人一种一见
如故的感觉,但马上便会感觉到“人走茶凉” 。由于美国的地域十分广阔,人口频繁流动,并且
朋友之间是非常忌讳透露或者打探别人的私事,因而美淡。而我
们中国人,对于朋友的要求应当是肝胆相照,甚至是生死与共。中国有句俗话,不求同年同月
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中国对于朋友的分类也比较多,有君子之交,也有患难之时方
见真情的患难之交等。 《喜福会》这部影片就充分阐述了中国人对于朋友之情的重视程度。 电影
的开
从电影《喜福会》看中美文化差异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