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关于独家新闻怎么报道.docx


文档分类:生活休闲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ID: 07737400 tv 发表于: 2006-6-26 14:11:30
独家新闻
拼抢到独家新闻,是媒体在激烈竞争中赢得读者、脱颖而出的“利器” 。2005 年 9 月,
改版后的 《羊城晚报》 在同城报业大战中更加注重独家新闻的竞争。 一个新举措就是每获独
家“爆料”,开始在版面上以红色粗体字醒目标出“今日独家”字样。但是,在网络化的媒
体环境中,对“独家新闻”应当有新的认识。
独家新闻概念在新竞争环境下的演变
一般理解 ,“独家新闻是由一家新闻机构向外界发布的新闻” ( 1993)①
“指记者通过采访发掘出不为世人所知的社会事件并进行独家报道的行为” ( 1998)②
或认为,独家新闻是“第一个被发现并予以报道的新闻事实” ( 2002)③
“表现在外在特征上则为‘独家发现’ 、‘独家占有’ 、‘率先刊播’ ”( 2004)④
但随着媒体环境的改变, 传统意义上的独家新闻正在受到冲击, 其内涵、 形成条件都发
生了变化。
( 1)网络媒体诞生后,伴随而来的传播技术革命使大众传播进入新的竞争环境 ,网络新
闻信息量之大、时效性之强前所未有。在内容上,它是信息海洋,无数新闻事实使“独家”
难以脱颖而出; 而其更新周期更是以分甚至秒计算。 今天以网络为终端依托, 又出现手机等
新一代媒介工具。 2005 年 7 月伦敦地铁爆炸案 ,市民用手机拍摄照片 ,通过博客以图片方式 “直
播”灾难现场, 走在传统媒体之前。 新媒体的全时性颠覆了独家新闻 “独家发现、 率先刊播”
的话语权。
( 2)在以往传播技术不发达,信息渠道不畅通的背景下, “独家新闻”多是通过对新闻
资源的垄断性开掘来获取。 随着媒体所处政治、 社会环境的日益开放, 传媒作为平等的市场
主体,拥有同等获知信息的权利, “当社会的外部信息资源社会共享程度提升之后,想要获
得独家的资讯垄断,事实上已经变得越来越不可能。 ” ⑤
共享替代“独家占有”后,一条新闻即便某报“第一个发现” ,也难以成为该报的“独
家”。因为即使某媒体稍快一步,也会有众多对手迅速跟进,极大程度上消弭这种时间上的
领先优势。 因此, 新的媒介竞争环境下打造独家新闻, 除了扩大新闻源 (例如新闻线人) 外,
还应有新的视角、新的方法。
独家新闻在新的竞争环境下的获得
深度挖掘,触摸本质。 《南方都市报》对“孙志刚案”的报道是个典型事例。 2003 年 4
月 25 日 ,《南方都市报》以《被收容者孙志刚之死》为题率先发表了有关孙志刚案的报道 ,
该报道引发了全社会对孙志刚之死的广泛关注。 但南都成功的关键并不仅在于领先一步, 而
在不止于对现象的描述, 没有停留在 “一个青年被毒打” 的普通个案层面; 不止于一般意义
上对公平和正义的呼吁呐喊。 而是上升到对公民权利的探讨, 发出对当时 《城市流浪乞讨人
员收容遣送办法》违宪的质疑。在层层“深度发问”中,反思收容遣送制度,最终促使一部
国务院行政法规从“收容”到“救助”的更替。
事物是现象和本质的统一。 现象是表面的,可感知的,而本质是内在、深刻的。很多
新闻在报道开始时, 众多媒体一拥而上, 但真正有思考的报道却并不多。 这要求媒体对共有
的新闻资源精耕细作,透过现象看本质,当其他媒体还停留

关于独家新闻怎么报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buhouhui915
  • 文件大小36 KB
  • 时间2018-10-19